“烧瓦抱轴”是发动机最严重的机械故障,虽造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结果是发动机曲轴与大瓦、小瓦之间由于没有油膜保护而出现严重干磨,接触表面达到极限高温,曲轴颈与大小瓦之间相互烧结、熔化、咬死,致使发动机无法转动。
烧瓦抱轴
1
曲轴与瓦的质量不好,轴颈与瓦的光洁度差,尤其是大修更换过轴瓦的车辆;
2
大、小瓦安装不正确,间隙调整不当;
3
机油泵的齿轮严重磨损失效,供油压力减小,机油难以供应到指定润滑位置,造成轴瓦干摩擦;
4
机油油道被杂质堵塞,使通往曲轴的机油受到阻隔,形成轴瓦干摩擦;
5
机油管路发生泄漏,机油循环供应系统压力下降,机油难以供应到指定润滑位置,形成轴瓦干摩擦;
6
冷车启动时猛轰油门,机油在低温较粘稠状态时尚未泵送到轴瓦,而轴瓦表面已形成瞬时高温,造成金属相互烧熔;
7
发动机严重超负荷运转,出现长时间低速高扭矩工况,因发动机转速低时机油泵转速也低,供油量不足,但轴与瓦之间却形成高温,造成“抱死”;
8
使用了劣质空气滤清器,造成空气中的颗粒物大量进入发动机,产生磨粒磨损,甚至引起抱瓦。
造成拉缸
1
活塞环与气缸内表面滑动接触面过小,产生高温,发生的在环与缸壁间的熔着,冷却后产生的碳化物,非常锐利得把气缸划成沟槽;
2
大修时装配不当会引起拉缸。解体大修对发动机是一件很重大的事,修理过程中任何装配和间隙不当都会引起发动机故障。所以大修必须有必要的设备,维修工必须技术精良;
3
空气滤清器过滤效果不好,外来的尘土和杂质导致拉缸;
4
活塞环材质低劣,易断环,也容易造成拉缸;
5
活塞环粘环、卡死甚至折断,导致拉缸;
6
润滑油粘度太大,低温起动时润滑不良,发动机过热都是造成拉缸的因素;
7
超载负荷过大,冷却循环不充足,发动机过热造成拉缸。
一般情况下,如果润滑油质量不好,抱瓦的可能性比拉缸早发生,因为轴承润滑条件比较苛刻,需压力润滑;而缸套的材质较好,一般不太会拉伤。
1、汽车油表不准
我的车子购买了一段时间,现在有一个小问题,虽不影响使用,但是也搞得我很不方便。这个问题就出在我的油表上,它的准确度绝对令人怀疑。在前1/2的时候,指针下降得很慢,而过了一半之后,感觉发动机就像是在喝油一般,指针刷刷地往下掉。每次我都会在指针到达最后一条白线的时候去加油,可是有时候100块的油加进去了,指针上升到的位置却不相同。甚至有一次加满了油,指针却不能到顶,这是怎么回事?
诊疗意见:关于油表指针的下降速度率不相同这一现象,有可能是设计上的问题,有些车型的油表本身就不是依照线性方式设计的,前半程慢、后半程快这一现象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油表指针不稳定,可能是油表的油位传感器有问题。如果确认加满了油以后,油表指针没有到顶,应该是油表的显示器有问题。这些问题到修理厂检修一下就可以了。
2、汽车电动车窗突然自动下降
我的车属于中高档次车型,4门电窗是标准装备,本来使用上是极其方便的,尤其是主驾驶侧的一键升降式设计,免除了通过一些收费站点的时候,要始终按住控制钮的麻烦,比我以前那车的电动门窗好多了。可是高级东西也有各种问题,现在我的主驾侧电窗每当升到顶后,会突然自动下降一段,弄得我每次关窗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它,省事变成了费事,会不会是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呢?
诊疗意见:一般高级轿车在电动车窗的设计上都会安装一个防夹功能,可以避免由于意外操作造成的人员伤害。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车门顶框内部镶有部分物体,车窗升到此部位的时候,传感器会启动防夹功能,使车窗下降。另外,有时候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电压的原因会使玻璃无法沿着轨道顺利上升,也会导致防夹功能的启动。这种情况下,最好到特约维修站进行一下调节,检查一下是否有异物影响车窗升降,并进行调整。
3、汽车车灯密封不严
前段时间气候变化无常,经常有暴雨现象出现,我的车子也算是几经风雨,总算老天保佑,我车子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没有成为都市立交桥下积水的牺牲品,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我驾驶水平过硬的功劳了。虽然车子没在雨中牺牲,但是这连绵的雨水确实为我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下完雨,我车的前大灯内就是一片水雾蒙蒙,你说这水雾在灯罩里面我也没法擦啊!想到车内现雾气的时候,可以利用暖风烘烤的方式去除,不知这种烘烤的做法是否也适用于车头灯呢?
诊疗意见:由于车灯密封不严,在清洗和下雨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进水,而当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就会形成雾气。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高温烘烤,车灯的材料一般都是塑质,如果烘烤温度过高,很在可能会造成车灯外表软化变形,影响使用和美观。另外,现在的车灯一般都是整体式的,透明的灯罩之后,还会粘有一个保护灯体的背板,高温烘烤也会造成二者之间的粘合胶质熔化,增大车灯进水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车灯内的水分在白天阳光的照射下就可以很快蒸发消失,如果你的车灯频繁出现进水现象,则应当到服务站检查一下灯体,看看是不是由于碰撞导致车灯损坏,致使频繁进水。
4、汽车发动机点火困难
我的车购买了有近1年时间了,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在每次点火的时候都十分困难,需要点4~5次,发动机抖动很厉害,发出“轰轰”的声音,这1年的时间里,我每次都按时进行保养,机油还选用的是比较高级的品牌,各个滤芯的更换时机更不敢有误,可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问题呢?
诊疗意见:这种情况应该是由于喷油头阻塞造成的,估计在清洗喷油头之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进气门附近的积碳也会是原因之一。如果积碳清理不净,虽然喷出来的油能进去,但是有一些吸附,会造成油耗高、进气异常等问题,势必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因此去维修站把这些部件清洗一下,是解决的良好途径。
5、自动挡汽车长时间行车会产生一股糊味
由于身处大都市之中,堵车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我自认为驾驶技术不算太差,因此在选择汽车的时候就主要考虑的是自动挡车型。同时,现在的车市不十分景气,车价一落再落,也使我可选择的车型更加丰富了。开了一段时间自动挡,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当我使用L档行驶的时候,时间稍长就会有一股糊味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进行急加速或是急减速的操纵,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不会是离合器的糊味吧?不是只有手动挡汽车才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吗?
诊疗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您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根据自动挡使用惯例,L挡一般只是在雨、雪天气状况下,路面附着力较低的时候使用,它会提高发动机的运转,挡位行驶,由于路面状况良好,车速会很快上升,而此时变速器由于受到限制并不会进行换挡操作,进而使发动机转速不但上升,产生巨大的热量,而这些热量烘烤到了车辆的内装饰件或者三元催化装置,就会产生糊的味道。因此,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L挡行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另外可以使您车子的发动机、变速器免受损害。
6、汽车车体有异响
我是一个爱抽烟的人,总会把车里弄得乌瘴气,开着窗户又嫌噪声大,因此在换车的时候就特意挑选了一辆带天窗的车型。然而现在天窗在开启的进候,总会发出异响,有人说是排气管路和车体之间发生的碰撞声音。在路面状况比较颠簸的时候,后备厢内也会产生异响,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诊疗意见:天窗的问题应该跟排水管路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在天窗的开启过程中,只有天窗导轨在进行运动,如果出现声音可能是某些部分润滑不好,可以尝试涂抹一些润滑脂,也有可能是长期使天窗处于打开状态下,使导轨上集聚了很多灰尘,擦净之后应该会使声音消失。后备厢内的异响可以检查一下是否由于排气管固定不牢发生的敲击。另外,您也应该检查一下后备厢内的千斤顶或随车工具是否固定牢靠,或是在后备厢内有无其他重物,它们也许就是撞击后备厢内的元凶。
1、排气管冒黑烟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表明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主要原因是汽车发动机超负荷,气缸压力不足,发动机温度过低,化油器调整不当,空气滤芯堵塞,个别气缸不工作及点火过迟等。排除时,应及时检查阻风门是否完全打开,必要时进行检修;熄火后从化油器口看主喷管,若有油注出或滴油,则浮子室油面过高,应调整到规定范围,拧紧或更换主量孔;空气滤清器堵塞,应清洗、疏通或更换。
2、车辆的排气管排出蓝色的烟雾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是由于大量机油进入气缸,而又不能完全燃烧所致。拆下火花塞,即可发现严重的积炭现象。需检查机油尺油面是否过高;气缸与活塞间隙是否过大;活塞环是否装反;进气门导管是否磨损或密封圈是否损坏;气缸垫是否烧蚀等,必要时应予以修复。
3、车辆排气管冒白烟,冷车时严重,热车后就不冒白烟了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这是因为汽油中含有水分,而发动机过冷,此时进入气缸的燃油未完全燃烧导致雾点或水蒸气产生形成白烟。冬季或雨季当汽车初次发动时,常常可以看到排白烟。这不要紧,一旦发动机温度升高,白烟就会消失。此状况不必检修。
4、发动机噪声大,车辆原地踩加速踏板时,有“隆、隆”异响,发动机舱内有振动感。
故障判定:使用类故障。
原因分析:举升车辆,可看到发动机的底护板有磕碰痕迹。如果路面有障碍物而强行通过,发动机底护板就要被磕碰。底护板变形后与发动机油底壳距离变近,如果距离太近,当加速时油底壳与底护板相撞就会发出异响并使车身振动。所以,行车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路面,不要造成拖底现象发生。处理方法:拆下底护板,压平校正即可。
5、车辆的转向盘总是不正,一会向左,一会向右,飘忽不定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这是由于固定在转向机凹槽中的橡胶限位块已完全损坏导致。将新限位块装复后,故障完全消失。
6、每次开启空调时,其出风口有非常难闻的气味,天气潮湿时更加严重
故障判定:维护类故障。
原因分析:空调的制冷原理是通过制冷剂迅速蒸发吸热,使流经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由于蒸发器的温度低,而空气温度高,空气中的水分子颗粒会在蒸发器上凝结成水珠,而空气中的灰尘或衣服、座椅上的小绒毛等物质,容易附着在冷凝器的表面,从而导致发霉,细菌会大量繁殖。这样的空气被人体长期吸入会影响驾驶员及乘车人的身体健康,所以空调系统要定期更换空调滤芯,清洁空气道。
7、下小雨时风窗玻璃刮不干净
故障判定:维护类故障。
原因分析:不雨下得很大时使用刮水器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刮水器时,就会发现刮水器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这种情况表明刮水器片已硬化。刮水器是借电动机的转动能量,靠连接棒转变成一来一往的运动,并将此作用力传达至刮水器臂。不刮水器的橡胶部分硬化时,刮水器便无法与玻璃面紧密贴合,或者刮水器片有了伤痕便会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匀,形成残留污垢。刮水器或刮水器胶片面的更换很简单。但在更换时应注意,在车型及年份不同,刮水器的安装方法及长度不同。有的刮水器胶片的更换很简单。但在更换时应注意,在车型及年份不同,刮水器的安装方法及长度不同。有的刮水器只需要更换橡胶片,而有的刮水器需整体更换。
8、车辆有噪声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无论是高档车、低档车、进口车、国产车、新车、旧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问题。车内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噪声、风噪、车身共振、悬架噪声及胎声等五个方面。车辆行驶中,发动机高速运转,其噪声通过防火墙、底墙等传入车内;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产生的车身共振,或高速行驶时开启的车窗不能产生共振都会成为噪声。由于车内空间狭窄,噪声不能有效地被吸收,互相撞击有时还会在车内产生共鸣现象。行驶中,汽车的悬架系统产生的噪声以及轮胎产生的噪声都会通过底盘传入车内。悬架方式不同、轮胎的品牌不同、轮胎花纹不同、轮胎气压不同产生的噪声也有所区别;车身外形不同及行驶速度不同,其产生的风噪大小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行驶速度越高,风噪越大。
9、运行中发动机温度突然过高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如果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冷却液温度表指示很快到达100℃的位置,或在冷车发动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迅速升高至沸腾,在补足冷却液后转为正常,但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说明发动机机械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这类故障的原因大多是:冷却系严重漏水;隔绝水套与气缸的气缸垫被冲坏;节温器主阀门脱落;风扇传动带松脱或断裂;水泵轴与叶轮松脱;风扇离合器工作不良。
10、汽车加速时机油压力指示灯会点亮
故障判定:真、假故障并存。
原因分析:机油灯点亮有实与虚两种情况。所谓实,就是机油压力确实低,低到指示灯发出警告的程度,说明润滑系统确有故障,必须予以排除。所谓虚,正像怀疑的那样,机油润滑系统没有故障,而是机油压力指示灯系统发生了故障,错误地点亮了指示灯。这种故障虽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但也应及时找到根源,排除为妙。通常情况下实症的可能性较大,应作为判断故障的主要思路。
11、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出现全车抖动现象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车辆在正常行驶至96km/h左右时,出现全车抖动现象,降低车速,现象即消失,若再加速至90km/h左右时抖动又出现说明汽车底盘存在故障。其故障原因有:轮胎动平衡失准;前后悬架、转向、传动等机构松动;前轮定位、轴距失准;半轴间隙过大。首先,轮胎平衡失准会使车轮连滚动边跳动行驶,这是造成全车抖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悬架机构、转向机构、传动机构松旷、松动,造成前束值、车轴距失准,钢板弹簧过软,导致车辆在行驶中产生共振,诱发全车抖动。再次,半轴间隙过大,使后化在行驶中作不规则运动,磨损加剧,造成旋转质量不平衡,引起全车抖动。以上故障若不及时排除,将导致恶性循环,并引发其他故障。
12、汽车转弯时,转向盘明明转的大转弯却变成小转弯,转向盘明明转的是小转弯却又变成大转弯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转向时发生的这两种现象前者称为不足转向,后者称为过度转向,说明转向系统出现问题。驾驶者在汽车转向一面绕行一面加速时的感觉是:具有不足转向性能的汽车将向外侧面行进,具有过度转向性能的汽车将向内侧行进。当行驶半径变大时,称为不足转向。当行驶半径变小时,称为过度转向。还有一种转向现象,最初是不足转向,在中途又变成过度转向,急剧向内侧转向。这是最危险的逆转向现象,易发生事故。这种情况只在个别的后置发动机的汽车上才发生。
13、发动机冷车起动困难,起动后发动机振动,然后趋于平稳,中低速时发动机开始抖动,高速时有所改善。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可能是火花塞故障或点火时刻过早。如果不是火花塞的故障,即可判断是点火时刻过早。如果点火时刻过早,在电火花闪过的瞬间,活塞离上止点远,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都不高,致使火焰形成缓慢,而火焰形成后传播速度也较低,在这个过程中,燃烧室内离火花塞较远的一部分混合气还等不到火花塞处传来引火,就由于已燃混合气的温度辐射及膨胀而自动燃烧起来,造成爆燃,爆燃致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抖动严重。出现上述故障时,应及时到修理厂进行修理。
14、发动机运转不平稳,常伴有“突、突”声,加速时发动机动力不足,不时发出“彭、彭”的放炮声,排气管冒黑烟。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有可能是化油器和白金故障或点火时刻过晚。如果点火时刻过晚,发动机活塞距上止点很近时,火花塞才开始点火,混合气燃烧滞后,燃烧不完全,当活塞下行后甚至到排气门打开时混合气仍在燃烧,燃烧室容积的扩大和气体的滞后膨胀,导致气缸压力不高,发动机动力下降。部分燃烧膨胀的混合气还可能通过进气门返回化油器,产生回火现象,发出剧烈的“彭、彭”声,燃烧不完全的混合气由排气管冒出黑烟。出现上述故障时,应及时到修理厂进行修理。
15、在冬季低温时,汽车停放时间一长,发动机起动较为困难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因气温低,燃油的气化率下降,混合气变稀而不易燃烧造成起动困难。同时因气温低,机油粘度变大,发动机运转阻力增加而造成起动困难。另外,蓄电池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慢,造成起动时输出的电量不足、起动机功率不足和点火电压不足,使发动机难以起动。所以,汽车在寒冷的季节起动之前应先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可向散热器和水套中灌注热水或蒸气,利用水套中的温度传导至气缸壁,使起动时进入气缸中的燃油易于气化,并可提高可燃混合气的温度,以便利于燃烧。还可根据需要对蓄电池进行预热以增强蓄电池的电量,提高起动电流和点火电压。
16、汽车在空车与重载行驶时转向盘均摆动,且在平坦路面上行驶摆动较严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是由于前束不符合技术标准以及横直拉杆球头、转向机内部配合间隙磨损过大或转向机固定螺栓松动、转向节销与衬套磨损过大所致。上述原因造成的松旷所形成的合成力矩,会推动转向盘左右摆动。
17、汽车在行驶时一遇到故障即引起转向盘摆动,且重车时摆动更严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前轮轮胎磨损不均,使用新补的轮胎或垫胎不均及钢圈变形所致。因为,车轮转速较快时,驱动转向盘旋转的力矩主要来自于化胎或钢圈的偏摆度。当轮胎或钢圈的摆差超过3 mm时,偏摆力矩就能驱动转向盘左右摆动。应去修理厂检查,视情更换化胎或钢圈。
18、在良好的路面上高速行驶,重、空车时转向盘均摆动,重车时摆动严重,且车速越快,摆动越严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是由于制动鼓与轮毂连接螺栓松动,轮毂轴承孔松旷以及制动鼓镗削偏离中心而使制动鼓厚度不一,产生不平衡量所致。因为,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车轮转速很快,驱动转向盘摆动的力矩主要来自于制动鼓与轮毂的旋转均匀度及其平衡量,在不平衡量的作用下,惯性与前倾角均产生驱动转向盘摆动的力矩。
19、在松合离合器时有些抖动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说明离合器拨叉、分离轴承、压盘及磨擦片严重磨损,分动器无油,后传动轴前伸缩套及其轴承严重磨花、磨黑,分动器后盖油封已烧烂。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变速器轴间定位有问题,造成轴不平行;另一个就是其轴间间隙过大。
20、拧开散热器盖发现总有一些油渍飘浮在水面上,而且发现换机油时有水分。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发动机有两大循环系统,一个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另一个是润滑油循环系统,两大系统互不贯通。如果水中有油或油中有水,说明两个循环系统中的某个隔离地方出现了问题。“油进了水”与“水进了油”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故障。发动机一旦运转,机油压力总是高于冷却水压力,因此机油很容易从缸体裂纹中进入冷却水中,相反,冷却水不太容易进入机油中,所以机油进入水中是属于内漏现象:缸体机油通道的某一位置发生裂纹,机油通过裂纹间隙被“挤”进了冷却水通道里,由于油比水轻,拧开散热器盖就可以发现浮油了。而机油含水是属于另一性质的问题,它是由于缸套破裂或其他外界原因,使冷却水进入油底壳混入机油中。因此,“油进了水”是发动机机体本身出了毛病,而“水进了油”则多是发动机配件引起的,其故障性质不一样。
21、新买的车辆发动机抖动严重,有时故障指示灯还会偶尔闪亮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某些新车会有这种情况,车辆发动机抖动严重,有时故障指示灯还会偶尔闪亮。很多人怀疑是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清洁的燃油导致了供油系统的污染或堵塞。目前一些的车辆配备了尾气排放监测系统,由于这种控制系统能非常灵敏地检测汽车尾气排放和燃油清洁状况,所以使用不洁的燃油会引发燃油供给、点火、排放系统污染,进而导致发动机故障指示灯点亮和不同程度的发动机抖动。所以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彻底清洁被污染的系统后,持续地添加指标性能稳定的汽油并添加定量的油路清洁剂,情况即可改善。
22、电动车窗的升降速度各个车门不一样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是由于玻璃升降轨道中进入了一些沙尘,使玻璃与沟槽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大,进而产生了这种结果。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进行相应的清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建议到专业维修站进行操作,如果想自己动手,应该选用专业的橡胶清洗剂。因为电动车窗周围有许多橡胶密封件,如果选用清洁剂不当,会对橡胶制品腐蚀,使密封条变质、干裂,进而失去效果,车窗的密封性下降。
23、自动变速器车挂D位时,车有轻微振动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车辆准备起步时,当自动变速器挂入D档位后,在液力变矩器的作用下,一档磨擦片接合,产生向前的驱动力,而此时因踩下制动踏板阻止了这种向前的力,造成车的轻微振动。如果振动过大,有可能是变速器前进档的磨擦片磨损了,需要检修变速器;还有可能是发动机支撑或自动变速器支撑垫损坏,产生共振蔌发动机缺火造成的。所以,要注意平时的车辆状态,以便能及时发现异常。
24、发动机的机油刚刚更换没多久就变黑了
故障判断:假故障。
原因分析:变黑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清净分散剂的作用,其次是由于使用中的机油被氧化。如果一种机油在使用中不变黑,说明这种机油根本没有发挥其正常的清洁作用。目前的机油一般都含有清净分散剂,吸收燃烧产生的积炭和机油的氧化物,以便换油时换出,从而保证发动机内部清洁。所以,刚刚更换的机油变黑不一定是由于发动机内部太脏引起,只要按规定时间换油即可。注意:一定要按期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或滤芯)。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机油的粘度变稠并且有酸性产物产生,如不定期更换将损害发动机部件,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
25、发动机机油压力指示表显示异常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当表的指针显示油压不正常时,说明发动机部件有故障。如果油表指针显示压力偏低或是仪表指针显示波动大,可能是由于机油泵磨损大、滤清器被脏物阻塞、吸油滤网置露出油面、机油液面低、油路中混入空气以及压力表有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另外,润滑油粘度偏低、油路密封和润滑性差、润滑油过冷粘度太大、润滑油油泥沉积太多等也会引起机油压力指示表显示异常。
26、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大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润滑油在车况良好的情况下也存在正常的消耗,但有些车况较差的时候,汽车的尾气排出蓝烟,其实这就意味润滑油消耗过大,一般来说,润滑油的消耗无非两种情况,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或是机油渗漏。之所以机油能够窜入燃烧室,主要是因为零部件严重磨损,配合间隙过大,或者机油压力过高,导致机油上窜进燃烧室。而机油的渗漏主要是因为密封垫变硬老化、气门卡死。如果是老旧车辆,一般都存在密封垫由于老化而密封不严的情况。遇到以上情况,您最好是通过专业的养护中心,由养护工程师进行判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27、经过一段时间发动机机油消耗了一部分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国家标准规定,车辆行驶1万公里的正常损耗机油量应在1L以内。一般轿车的机油容量在4L左右,当机油液面达到机油尺标线MIN处时,机油缺少不过0.5-1L。如果车在一万公里内机油损耗在1L以内属于正常损耗,就不能认为是故障。
28、曲轴箱上通气孔堵塞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发动机工作时,总会有一部分可燃气体和废气经活塞环和气缸壁的间隙进入曲轴箱内。进入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气凝结后将稀释机油,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水蒸气将侵蚀零件,使机油性能变化,使机油逐渐失去其功效。另外,进入曲轴箱内的气体使曲轴箱内温度和压力均升高,造成机油从油封、封垫等处渗出。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箱内的气体压力忽高忽低,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曲轴箱内的机油上窜至燃烧室和气缸盖罩内,还会从加油口或机油尺的缝隙处漏油。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条件现象,发动机上都设有通风装置,以平衡曲轴箱的内、外气压。使用中若出现烧机油、机油沿接合面外泄、机油过早变质和发动机怠速运转不平稳等现象时,应检查曲轴箱通风装置是否有效,应保证通气孔畅通。并且负压阀片不能变形、粘连或装错,呼吸管不能弯折或堵塞,单向阀不能装反。
29、发动机的节气门体及怠速电动机脏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目前轿车的发动机怠速是靠装在节气门体睥怠速步进电动机控制。在发动机运行时,由于空气质量及汽油品质的原因,会造成发动机节气门体的节流阀和怠速阀积有许多污垢,当污垢严重时,发动机将会出现怠速过低、稳定性差或无怠速,加油时节气门有发卡现象。所以,轿车一般在每行驶20000km左右时,建议清洗节气门体。清洗后应通过诊断仪设定发动机使之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30、车辆急加速时,车速提不起来。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轿车行驶中,缓加速时汽车加速正常,急加速时车速不能立即提高,无法超车。可能的原因为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故障,油压、喷油量、点火时刻不符合规范,火花塞及高压线故障。实际案例:有一辆轿车存在上述现象。对发动机做空转急加还实验,未发现异常。检查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其油压、喷油量等都很正常,读数据流表明故障在点火系。检查点火正时符合规范,更换火花塞后,故障依旧。最后检查确认是高速时高压火花不够强。用万用表高阻档测量各缸高压线的电阻值,均在25Ω。由于高速、大负荷时发动机需很强的点火能量,而中央高压线电阻值过大,造成点火能量衰减,高压火弱,从而引起发动机加速无力。换一套新的高压线后,故障排除。
31、化油器车发动机热车不易起动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如果发动机热车状态不易起动,这也就是自动阻风门系统出现了故障,造成阻风门不能自动打开或是不能完全打开。车辆在行驶时,由于节气门开度较大,因此在大的进气压力下,空气流冲击偏离中心轴的阻风门,使得阻风门此时能全开,但是在发动机低速或怠速时,节气门开度很小,因而进气压力不大,此时阻风门只能处于半开或者开度很小状态。在阻风门的作用下,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较浓,如果发动机此时停止运转,阻风门将关闭,等再起动发动机时,过浓的混合气进入气缸将火花塞打湿,使得发动机很难起动。遇到此情况时可采取将加速踏板全部踩下,将阻风门和节气门全开,转动起动机,通过吸入新鲜空气将过浓的混合气冲淡,使发动机起动。当火花塞严重淹湿时,可拆下晾干,但重要的是要去修理厂找出阻风门不能全开的原因。
32、车辆在行驶中高速行驶时排气管冒黑烟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车辆在中、高速时冒黑烟是自己驾驶进不易察觉的。不过,可以采用计算燃油消耗量来确定。化油器发动机主要由以下四种原因造成:油平面过高,造成混合气过浓;真空省油器失灵,造成不适当的加浓混合气;主空气量孔沫管堵塞;空气滤清器堵塞。应首先检察空气滤清器滤芯是否堵塞。若堵塞,会在高速时排黑烟,动力性、经济性恶化,此时应更换空气滤芯。然后检查化油器,上述操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还有就是对点火系统和发动机要进行整体检测。
33、冬季时,车辆的天窗不能开启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在冬季,在室外停放的车辆,因头天晚上车内温度较高致使飘落在天窗周围的冰雪溶化,而隔夜后,车辆的整体温度降低,溶化的雪水凝结成冰,所以,极易使天窗玻璃与密封胶框冻住。如强行打开天窗易使天窗电动机及橡胶密封条损坏,因此要待车内温度上升确认解冻后再打开天窗。同样,冬季洗车时,即使热水洗车如未完全擦净,车辆在行驶中天窗边缘残留水分也会冻住,所以洗车后应打开天窗,以便擦干周围水分。另外,天窗密封条表面经过喷漆或植绒处理,为避免冻住,喷漆处理胶条最好用软布擦干,再涂上些滑石粉。而植绒处理胶条擦干即可,切勿粘上油污。
34、转向时沉重费力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原因有转向系各部位的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过紧,轴承润滑不良;转向纵拉杆、横拉杆的球头销调得过紧或者缺油;转向轴及套管弯曲,造成卡滞;前轮前束调整不当;前桥车或车架弯曲、变形。另外转向轮轮胎亏气、四轮定位数据不准也会造成转向沉重。
35、行驶时车辆的转向盘难于操纵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可能是两侧的前轮规格或气压不一致;两侧的前轮主销后倾角或车轮外倾角不相等;两侧的前轮毂轴承间隙不一致;两侧的钢板弹簧拱度或弹力不一致;左右两侧轴距相差过大;车轮制动器间隙过小或制动鼓失圆,造成一侧制动器发卡,使制动器拖滞;车辆装载不均匀等。
36、行驶时车辆转向“发飘”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往往是由行驶中前轮“摆头”引起的,原因有:垫补轮胎或车辆修补造成前轮总成功平衡被破坏;传动轴总成有零件松动;传动轴总成动平衡被破坏;减振器失效;钢板弹簧刚度不一致;转向系机件磨损松驰;前轮校准不当。
37、平常能正常行驶,但有时在缓慢停车时,有紧急制动的感觉,起步时有拖滞感;高速时油耗较大,车速受限。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故障可能出在制动总泵上。实际案例:有一辆车再现上述现象,将汽车支起,拆检各制动器、制动分泵、卡钳导轨以及手制动拉线等,未发现异常。进行路试也未发现异常。过了一段时间,上述故障再次出现,并在无制动情况下推不动。用手触摸两轮轮毂,明显过热。将总泵与真空助力器的连接螺栓松开后,制动解除,车能被推动。将总泵拆下,用工具测量助力器顶杆长度及总泵活塞深度,发现两者间没有间隙。这使得总泵回油不彻底,产生制动拖滞。在总泵与助力器之间加垫并调整好间隙之后,装复试车,故障排除。
38、行驶中发动机有爆燃响,尤其是加速时明显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爆燃声响类似气门杆的响彻声即“喀喀”声。由于新型发动机大都使用液压挺柱,不会发生气门杆间隙过大的响声,实际是一种爆燃声。这种响声多由于使用了低标号燃油所致。要排除这种故障,必须更符合要求的高标号燃油。这种异响在切诺基车上最明显。若一时买不到符合规定的燃油,则应对点火正时进行适当调整。
39、发动机液压挺柱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装用液压挺柱的发动机,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但由于液压挺柱功能衰退或其他因素影响,有时也会有异响发生。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在发动机中部、气门液压挺柱侧会听到“咔嗒”的声响。响声规律不明显,提高发动机转速后声响减弱或杂乱,高速时消失。冷车较明显,热车响声逐渐减弱。若断火试验,响声依然存在。这种响声容易误判,即误认为是其他部位的金属敲击声,因此引起读者的注意。产生液压挺柱异响的原因是,柱塞磨损,阀门漏油、供给挺柱子机油压力不足、柱塞与挺柱体被油污阻塞。排除故障时,对磨损、漏油严重的零件应予以更换。磨损较轻的部件通过修理可继续使用。
40、真空胶管有漏气声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在使用中,由于真空胶管老化松动、脱落及变形,在怠速运转时,发动机上部便会听到一种“咝咝”的漏气声,随着转速的提高,声音逐渐消失,冷机、热机响声无变化。同时,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还伴有“突突”声响,有些附件因真空度不够而不工作,响声虽小,但有隐患。上述故障原因是由于真空胶管松动、脱落后,因发动机运转产生真空,在真空管接头处有较大的吸气而产生气流的响声。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比较简单,检查各真空软管、管接头处有无老化变形、龟裂、脱落,若有损坏应更换新件。
41、车轮圈发黑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车轮圈发黑的原因是制动器在制动时,制动卡钳与车轮盘相互摩擦磨下一些炭粉,这些炭粉如不及时清除,因为车轮的铝合金轮圈也会发热,这些热量致使炭粉在铝合金轮圈表面结焦,就变成了一层深咖啡色的坚硬表层,用水无法总掉。因为前轮制动时,车辆重心前移,所有的重量都往车头集中,造成前制动负担较重,这就是前轮制动器所磨下来的炭粉比后轮多很多的缘故,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就要勤冲洗轮圈。
42、驾驶同一品牌的车,为何别人的车烧油少,而自己的车却烧油多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首先,车在凹凸不平的、坡陡弯多的路面上比在平直坦荡光滑摩擦力小的路面上行驶所消耗的油量要多;车在沙、土质路面比在水泥、柏油质路面上行驶耗油要多;车在闹市区行驶比在郊区行驶耗油要多。闹市区路况复杂,车又经常遭遇交通堵塞,车速较低,而郊区相对路况较好,车能保持经济速度行驶。其次,应经常检查气缸压力变化情况、火花塞工作情况及燃油系统工作状态,发动机是否选择了理想的混合气浓度和得当的点火提前角,这些都是决定汽车油耗多少的关键。
43、前风窗玻璃冬季起雾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在冬天驾驶车辆,特别是几个人刚上车时,前风窗玻璃内侧容易起雾而影响视线,即使不断地擦,还是不断地有雾,特别影响行车安全。下面简单介绍快速除雾和防雾的方法:快速除雾时可打开空调开关,将出风口选择旋钮到吹前风窗玻璃的位置,关闭或减小三个以上出风口,将风量调整旋钮转到合适的位置。如果外界空气干燥、空气良好,应选择从车外进气,反之可以选择车内空气循环。将温度调节旋钮转到合适的位置,使车内温度感到舒适。玻璃防雾使用专用的玻璃防雾剂,超市或汽车用品商店有售,价格也不贵,效果很好。如果没有专用的玻璃防雾剂,也可以使用家用的玻璃洗剂或洗洁剂来代替,将它润湿干净的擦布,擦拭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再将玻璃擦拭干净后也可以起到防雾的作用。
44、坡路停车时,有时“P”档位置变速不能搬动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有时车辆在坡路停车后,再次起动发动机时出现“P”档位置档把不能搬动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一般停车时都是先踩下制动后,将档把放倒“P”档位置,抬起制动踏板后,车辆会因为自重移动,导致变速器内的机械锁止“爪”受力卡在爪槽内所致,造成出现搬动档把时费力的感觉。这不是故障,正确的操作方法会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即:踩制动踏板,将变速杆放置在P档,拉起手动制动器,然后抬起制动踏板。
45、前照灯内起雾气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前照灯的后盖上有一塑料或是胶皮的透气通道,这个通道在前照灯的结构上必须存在,否则热膨胀的气体无法排除,这个透气通道只能出气体不能进水。如有轻微的起雾现象,经空气循环或开前照灯后会很快散去,如果始终有水或雾气散不掉则需去专业的汽车维修厂排除。
46、车辆行走不平路面或是通过减速隔离带时有“咯吱”的响声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无论新车还是旧车,在行走不平路面或是通过道路减速隔离带时,会有“咯吱”的响声。新车声音会小一些,旧车会大一些,这不是故障。这是由于目前的轿车都采用了独立悬架结构,连接的部位为了实现减振采用了橡胶件,当车辆振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因橡胶件的变形而发出声音,当振动的幅度比较小时,发出的声音相对较小。
47、踩离合器时踏板出现轻微“吱吱”的声音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有些车辆在踩离合器踏板时,总是会发出类似于“吱、吱”的声音,很是烦人,还以为是离合器出现了故障,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离合器踏板支撑轴由于长期的使用出现轻微的磨损所致,一般在支撑轴处涂抹一些润滑剂就可以了。
48、制动总泵油杯内的液面随着使用不断降低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有些细心的朋友经常的清洗、检查车辆。就会发现制动油杯内的制动液液面不断变低,这不是故障。这是由于随着车辆的使用,制动片逐步磨损变薄,总泵油杯内的制动液不断的进入制动分泵,这是正常的,当更换新制动片后,制动液液面就又能恢复到原有的高度了。
49、踩制动踏板时有轻微的“漏气”声音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这是真空助力器发出的声响。真空制动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迫使增压器内橡胶膜片移动,推动制动主缸的活塞,以此来减轻驾驶者踩制动踏板的力。在不踩制动踏板时,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负压被引入膜片的两边空腔,压力平衡,所以增压器不工作,当踩制动踏板时,增压器橡胶膜片空腔的真空孔关闭,同时打开空气孔让外界空气进入,由于腔内的气压大于另一腔的气压,迫使橡胶膜片移动并带动制动主缸活塞移动,从而起到增压作用。
50、踩制动踏板时,变速杆处有“咔哒”的声音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一般都有防止误操作变速杆的功能,以防止驾驶员或是车内的乘员因误操作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P”档位置时不踩制动踏板变速杆是不能搬动的。变速杆处有“咔哒”的声音是电磁阀动作时发出的声音,每踩一次制动踏板,电磁阀都会发出声响。
51、离合器踏板踩下的量小时,持档时不痛快,有时还会出现挂档时齿轮撞击的声音。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有些车的离合器使用的是拉线式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离合器踏板逐渐变低,踩离合器时感觉行程短,挂档时不痛快,有时还会出现挂档时齿轮撞击的声音。这是因为拉线调整的固定锁止螺母随着踩离合器踏板次数的增加,螺纹自动旋转造成的。这不是故障,只要稍微旋转固定锁止螺母就可以了。
52、加油时,发动机转速升高可是车速却不能提高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车辆行驶中若是发现车辆加速时,尤其是急加速时车辆不能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升高而提速,对于手动变速器而言,一般是由于离合器片损坏造成的。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一般是由于变速器内的摩擦片损坏造成的。此时就不能再加速行驶了,以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应寻求救援或是慢慢将车辆开到维修厂进行修理。
53、车门玻璃在升降时,有轻微的“嘎拉”声
故障判定:维护类故障。
原因分析: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车门玻璃在升降时,有轻微的“嘎拉”声。尤其是驾驶者侧的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北方的风沙较大,经常会在车门玻璃和密封胶条接触的地方存留了一些细小的灰尘和沙砾,造成玻璃升降时出现噪音。这时要及时清洁车门玻璃的密封胶条和滑道绒槽内的沙尘,否则会划伤车门玻璃。
54、安全带收回时不自如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有些车辆的自动卷回式安全带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当松开安全带后不能及时收回,一般这都是因为安全带脏造成的,只要做好清洁就解决了。
55、转向灯点亮时,闪烁的频率比平时快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当搬动转向灯的手柄后,仪表盘上的转向显示灯闪动的频率比平时快,这是故障。一般都是由于一侧的转向灯泡坏掉后,由于线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当你的车辆出现此现象时,一定要及时检查更换,以保障交通安全。
56、车辆空调开启时发动机转速不变化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的车辆开空调时,发动机的转速都有所提高,这是为了满足空调压缩机的负荷要求,保持发动机的怠速稳定。但是,很多新款车辆配置的发动机,在开空调时发动机是不提高转速的,而是依靠增加发动机喷油器的喷油时间来保持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所以,开空调时发动机不提速不一定就是故障。
57、空调出风口风量小
故障判定:维护类故障。
原因分析:车辆内部的出风口风量随着车辆的使用会出现在同一风扇转速下风量逐渐变小的现象,同时制冷的效果也减弱了。一般这都是因为很多的新款车都安装了空调滤清器,安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车辆内部获得干净的空气,这也使空调蒸发器保持干净,获得良好的制冷效果。滤清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尘土所覆盖造成透气性能减弱,随之出风口的风量也就减小了。因此,只要更换新的滤清器问题就解决了。
58、车辆后门从内部打不开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目前的轿车一般都在车辆的后门处安装有儿童锁,来防止乘坐在后座的孩童出于误操作使车门打开,出现安全事故。很多人在清洗车辆时由于不注意,搬动了儿童锁的手柄,出现乘坐在后座的乘员从内侧打不开门。这不是故障,只要从车辆外侧打开车门然后再把儿童锁的手柄搬到开的位置就可以了。
59、冬季清晨有时车门不能开启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冬季洗车时后,放在露天的车辆经常出现车门没法打开的现象,这不是故障,是由于洗车后残留的水分留在了门子的密封胶条上,水结冰后造成粘连所致。如果粘连不是很严重,可以采取强行拉开车门的方式打开。如果粘连的情况非常严重,强行打开会损坏车门的密封胶条。
60、冬季清晨有时车门钥匙不能旋转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冬季洗车后,放在露天的车辆经常出现车门钥匙不能旋转的现象。这不是故障,是由于洗车后残留的水进入钥匙孔造成的,当钥匙插入锁孔后,里面的锁止机构不能弹起,出现钥匙无法拧动。此时,千万不要大力去拧,否则会造成钥匙的损坏或是变形而无法使用。应采取使用遥控器开启车门或是给门锁加热的方式打开。
61、自动变速器车辆不踩制动踏板变速杆不能搬动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这是为了安全设计的一项功能,不是故障。当点火开关不接通、制动踏板未踩下或拔掉点火钥匙后,变速杆不能从P档位退出。如果需要退出,可按下紧急按钮释放锁定的变速杆。如果变速相未放在P档位,点火钥匙不能转到LOCK锁定位置。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必须踩下制动踏板,才能把变速杆从P档位换到其他档位。因为导向销必须伸出才能使锁定解除,故还需要同时按下变速杆上的按钮。
62、带有ABS的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出现“嘎嘎”的噪声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带有ABS的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出现“嘎嘎”的噪声,这是ABS执行泵在减压工作过程中发出的正常声音,同时,还会伴随着制动踏板上下跳动的弹脚的感觉。当车轮制动时,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立即能感知车轮是否抱死,并将信号传给电脑。对抱死的车轮,电脑马上降低该车轮的制动力,车轮又继续转动,转动到一定程度,电脑又发出命令施加制动,保证车轮既受到制动又不致抱死。这样不断重复,直至汽车完全停下来。电脑能在一秒钟之间对车轮进行几百次的检测,并同时对制动系统进行数十次的操纵,不过,ABS只要紧急制动时才起作用,一般情况下起作用的还是普通制动系统。
63、冬季开暖风时前风窗玻璃有雾气,还伴有甜味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当你的车辆使用暖风时出现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驾驶室内的暖气水箱轻微泄漏造成的。前风窗玻璃上的雾气是车内鼓风机产生的风带动汇漏出的防冻液吹出风道,凝结在前风窗玻璃上所致,同时人也能感觉到防冰液的特殊味道。此时应关掉风机,雾气会逐渐散去。但要及时到专业维修厂修理。
机油在对发动机进行润滑的时候,要经过机油滤清器的过滤后才到达润滑部位,因为含有较多的机械杂质的机油会使发动机相互运动配合的部件发生异常的磨损,严重时,机油中大量的各种杂质未经过滤甚至会堵塞油道,从而产生机械故障。所以,机油滤清器使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油对发动机润滑的效果。
在每次更换机油时都必须更换质量合格的机油滤清器。纸质滤芯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过滤效能会下降,通过过滤器的机油压力即会大大降低。虽然油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滤清器旁通阀会打开,机油会通过旁路进入油路以防油压不足,但此时进入油路的机油未经过滤,会造成污染物进入油路中,加大机件磨损。及时更换质量良好的机油滤清器,机油中的杂质和污染颗粒,都会通过滤清器被过滤掉。这样,进入油路中的油就是非常洁净的,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物对发动机件造成的磨料磨损。
另外,如果仅更换了新机油而不更换机油滤清器,那么旧滤清器内的旧油和1/4左右的污染物会重新进入机油中循环,不仅增加了磨损的机会,还降低了新机油的使用性能。
国外知名品牌也有低档次的发动机油(如CD/SE、CD/SF),低档次机油的基础油及添加剂比高档次的差一点,其中磷含量也比高档次发动机油的高,在其他如抗高温氧化性、黏温性、清净分散性、润滑减磨性、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上,高档次的比低档次的发动机油良好。现代高档轿车发动机由于排放的要求较高,对发动机油的技术指标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满足欧洲Ⅲ排放法规的发动机,必须选用磷含量非常低的SL级的发动机油。
汽车保养的范围很广,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换机油、换三滤。实际上,爱车应该“三分修,七分养”。平时保养得好,就可以提高汽车的使用率,延长汽车使用寿命,让车主能省时、省钱,并始终保持开新车的感觉。而更换机油,更是车辆保养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为什么换季就要换机油呢?这主要是由机油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机油分为单级油和多级油。只满足一种高温或低温性能的润滑油叫单级油;同时满足高、低温性能要求的润滑油叫多级油。
根据黏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基础油分为三级:35~80为中黏度指数润滑油;80~110为高黏度指数润滑油;110以上为特高黏度指数润滑油。黏度指数高于100~170的机油,为高档次多级润滑油,它具有黏温曲线变化平缓性和良好的黏温性,在较低温度时,这些黏度指数改进剂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紧密的小团,因而油的黏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温时,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状的线形分子膨胀伸长,从而使黏度增长较大,所以说黏度指数越高,黏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秋冬季节,气温寒冷,在这种季节里,机油的黏度会随之变大,从而使发动机阻力增大。这就造成了汽车在冬季的冷启动困难,而发动机在启动时造成的磨损是平时的两倍。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要求机油从油槽注入引擎的速度一定要快!好的机油应该在点火1秒钟之内迅速流到引擎顶部,即使在零下十摄氏度的低温下,仍能给引擎提供最好的保护。
发动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机油的颜色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正常的颜色变化是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变黑或颜色与新机油的差别不大。除此之外出现其他颜色都是不正常的,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找出真正原因,以避免由于油品变质而引起的发动机损坏。
正常的机油颜色变化通常是黑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由于种种原因均会造成不完全燃烧。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就越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黑色油泥;空气滤清器过滤质量不好,大量的灰尘进入汽缸黏附在缸壁上后被活塞环刮到油底壳内与机油混合;发动机温度过高使机油氧化产生胶质、积炭;活塞环与缸壁间隙过大造成大量的高温气体窜入油底壳使机油氧化;发动机长时间超负荷大功率高温运转使机油氧化变黑;每次更换机油不清洗发动机或不更换机油滤芯,加入新机油后由于未放完的废机油污染新机油,还有新机油的清洗功能把发动机内原来存在的胶质、积炭、油泥等清洗下来后混入机油中使之发黑。柴机油容易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柴油燃烧产生的烟炱污染,同时与使用不合格的或低质量的柴油有关,因为柴油中含硫量较高,它氧化后与机油很容易产生黑色的胶质。
还有一些不正常的颜色,比如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发灰或变白,变成这种颜色的主要原因是机油加注时或在使用过程中混入了水使机油发生乳化,这时机油部分或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性能,不能再继续使用。
适当延长润滑油更换周期,可以降低润滑油用量、节省过滤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护、减少废润滑油的排放、增加有效生产时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延长润滑油更换周期当然有很多好处。但是,简单延长润滑油更换周期的作法往往会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如果你要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不是要最大限度地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那么,你应该按照合理的换油周期(一般为0EM建议的更换周期)按时更换润滑油。
采取一些科学、预防性的措施就可以大大延长换油周期和设备寿命,最简单的措施之一就是进行油样分析。油样分析主要包括取样、油样分析、磨损分析。
根据油样分析结果,有以下作用:
(1)磨损监控:可以确定哪些部件发生了异常磨损,需要及时检修;
(2)按需换油、维修:减少因不必要换油和定时维修所带来的资金和人工的浪费;
(3)减少废弃物危害,降低排污成本:不适当的润滑油更换次数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废润滑油的排放和排污问题等。因为如果不按合理的时间间隔更换润滑油和过滤器,那么废润滑油就变成了危险品;
(4)润滑油分析可以帮助用户确保机械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确定哪种润滑油最好、最适用。一般来说,高等级的优质润滑油可适当延长换油周期。
因发动机设计各不相同,建议按车辆使用维修手册的规定确定换油周期。不同品牌的汽车,对于换油周期的规定,常有一些差异。决定换油周期的主要依据是:
·发动机所用燃料的种类
·运转温度的高低
·负荷情况
·使用地区的道路和气候情况
经常看到有人在机油里加入一部分柴油,清洗润滑油道。这种方法有效吗?会对发动机有影响吗?
用柴油清洗发动机润滑油道虽然能够去除发动机内的一些污垢,但在不拆检的情况下,对于一些长期形成的结胶和漆膜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清洗干净的。由于柴油的黏度与发动机润滑油相比要小很多,又不含抗磨损的添加剂,在不拆检清洗的情况下会对发动机摩擦副造成磨损。另外,柴油的闪点有的仅在40~50℃,在清洗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人在放掉旧机油后,采用在新机油里加入一部分柴油进行清洗,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定的黏度和闪点,减少风险。由于质量级别高的发动机油本身含有清净分散污垢作用的添加剂,比只用柴油时的清洗效果更好。
应该避免单纯用柴油清洗发动机,如果在机油里加入一部分柴油进行清洗,必须牢记只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另外必须放净次的清洗油,然后用打算换上的新机油置换一遍,放净后再正式加入新机油。
发动机的型式分为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发动机油也相应分为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发动机油的品质分类采用API S后跟一英文字母和APIC后跟一英文字母来分别表示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后跟的字母排序越靠后表示级别越高。如API SH级高于API SG级,因此选用发动机油时一定要先确定是选用汽油机油还是柴油机油。如发动机油的包装上表示API SH/CD,则表示该机油用作汽油机油级别达到SH,用作柴油机油则级别达到CD。
按目前来讲,API的级别都是向下兼容,API SL质量级别的机油可以用于要求API SH机油的发动机。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用高级别的发动机油,因为它能对发动机提供更好的保护。一般来说,发动机油的质量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选择发动机油要根据车厂的说明书要求来确定使用相应的质量级别或高的级别。选择发动机油还要考虑季节的变换。因为油品的黏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冬天黏度变高,夏天黏度变低,因此在非常炎热的地区,尽量选择油品黏度稍高一点的机油。在寒冷的季节,可使用较稀的机油。但现在高质量的机油可以同时用于多种气候条件。
路况对发动机油的选择影响不大,但路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机油的寿命,路况较差的地区,应缩短机油的换油周期。
新车:选择低黏度等级,质量等级等于或高于生产厂家要求。
大修车(处于磨合期):选择低黏度等级,质量等级高于生产厂家要求。
汽车运输是消耗能源的大户,在石油产品的总消耗量中所占份额最大。当今,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由于环保要求,对汽车进行了各种设计改进,如三元催化转换器的使用,要求限制润滑油中对催化转换器有害的磷化物的含量;同时也要求使用的润滑油品具有节约燃油的效果,为此,1996年SJ/GF-2级汽油机油应运而生。
而2001年推出的SL/GF-3汽油机油规范,则更强调了润滑油燃油经济性的持久性,不仅要求新油品具有节油效果,而且要求使用过的油品也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同时油品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2004年推出的SM/GF-4级汽油机油规范也是紧紧围绕节能和环保的主题,既要求油品具有更强的节能效果,又要求进一步降低油品中磷含量。
具体来说,改善润滑达到节能的基本途径是:
(1)润滑油低黏度化;
(2)润滑油高黏度指数化(多级油);
(3)润滑油减摩性能良好化;
(4)润滑油品质高档化。
例:SAE 15W-40级润滑油在发动机活塞环区(r=230"C)比SAE 40和SAE 30级润滑油的黏度要高17%和26%一。在低温下黏度低有利于发动机启动,降低启动磨损,减少启动时的摩擦力引起的能量消耗;高温下黏度高有利于保持油膜与润滑,降低因蒸发引起发动机油向燃烧室的“漏油”,从而降低油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2009年12月22日,通过了的GF-5规格。在GF-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油品的耐久性和燃油的经济性。
中国的柴油机制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中国颁布的法规中,控制轻型汽车的排放标准GB 18352.1-2001,其排放限值和测试方法相当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轻型汽车欧I标准,GB
18352.2-2001相当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轻型汽车欧Ⅱ标准。控制重型汽车的排放标准GB 176912001,其排放限值和测试方法相当于欧洲1992年实施的重型汽车欧I标准和1995的欧Ⅱ标准。中国已全面推行欧Ⅱ排放标准,2007年执行欧Ⅲ标准,2012年前执行欧Ⅳ标准。
1991年后美国柴油机的排放法规变严,因此要求油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CF-4可以满足1991年新排放的需要。在采用前述所提到的改进措施后,Knox排放减少,但燃烧时间后移微粒不会减少。为减少尾气颗粒含量,要求采用含硫量小于0.05%的柴油,从而出现1994.排放标准和CG-4规格润滑油。为满足1998年排放标准,柴油机采用两段活塞,进一步延迟点火以降低N02排放,同时兼顾高硫(含硫O.4%)燃料和低硫(硫小于0.05%)燃料,进而推出了适应1998排放标准的CH-4。通过人为地控制延迟柴油喷人时刻,使得燃烧变得不完全从而
降低了燃烧室温度、降低了Knox的生成,但烟炱增加,要求润滑油有较强的烟炱处理能力,因此烟炱处理能力是油品升级的关键。人为地延迟柴油喷射时刻是有限的,太长将引起不正常燃烧造成功率损失过大。为满足2002年提前执行的2004年的排放法规,仅用延迟喷射已经不行了,因而又采用了废气冷却再循环,利用闭环控制降低N0,排放。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提高油品的烟炱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而且燃烧废气的引入使润滑油的工作条件更加苛刻,因此要求润滑油在提高处理烟炱能力的同时提高对废气中S0石、Knox等的中和能力,防止发动机机件被腐蚀,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因此2002年推出的API CI-4是一种性能比较完善的油品。为满足欧V排放法规的要求,于2006年进行了CJ-4的认证,适用于配备各种尾气循环柴油微粒过滤器和AEra引擎技术等复杂排放控制硬件的新型发动机。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排放要求的提高,都需要润滑油提高级别以适应柴油机技术的需要。表11—2为排放标准与润滑油规格发展的大致对应关系(仅供参考)。
表11-2排放标准与润滑油规格发展的大致对应关系
欧洲排放标准 |
欧I标准 |
欧II标准 |
欧III标准 |
欧IV标准 |
中国排放标准 |
国I标准 |
国II标准 |
国III标准 |
国IV标准 |
汽油机油 |
SF |
SG/SH |
SJ/SL |
SM |
柴油机油 |
CD/CE/CF |
CF-4/CG-4 |
CH-4/CI-4 |
CJ-4 |
表11-1润滑油选用
质量等级 |
黏度牌号 |
适用车型 |
推荐换油周期 |
SM |
0W-30W、5W-30、10W-30、10W-40、5W-40 |
适用于法拉利、奔驰、三菱、丰田、宝马、现代、通用、福特、奥迪、本田等高级轿车 |
2~3万km |
SL |
5W-30、5W-40、5W-50、15W-4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L级的汽油车,适用于三菱、丰田、现代、通用、福特、奥迪、本田等上市的高级轿车 |
1.2~2万km |
SJ |
5W-30、10W-3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J级的汽油车,适用于福特、奥迪、本田、现代、通用、帕萨特、马自达、红旗、比亚迪、奇瑞等高级轿车 |
0.8~1.2万km |
SH |
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H级的汽油车,适用于本田、现在、帕萨特、马自达、红旗、桑塔纳、比亚迪、吉利、奇瑞等高级轿车 |
0.75~1万km |
SG |
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G级的汽油车,适用于桑塔纳、捷达、富康、悦达起亚、红旗、伊兰特、吉利、奇瑞、赛欧、中华、吉利、美日等轿车 |
0.5~0.75万km |
SF |
15W-40、20W-50 |
适用于长安、佳宝、昌河、松花江、柳州五菱、一汽佳宝等微型车、适用于悦达、夏利、奥拓等汽车,适用于化油器式桑塔纳、捷达、富康、金夏利、奇瑞QQ、吉利、美日等轿车 |
0.5万km |
CJ-4 |
5W-30W、5W-40、5W-50、10W-40、15W-40 |
适用于装有EGR+DPF、SCR的2007年之后上市的发动机,满足欧IV排放标准,以及野外大型、矿山车辆、拖车、工程机械、大型客车、大型集装箱运输车辆等要求使用CJ-4、CI-4、CH-4、CF-4及以下级别的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组的润滑 |
3万km |
CI-4 |
5W-40、5W-5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装有EGR、SCR的发动机,满足欧III排放标准,以及卡特、沃尔沃、日立、小松、大宇、现代、神钢、加藤、住友等各种工程机械,适用于奔驰、沃尔沃、马克、曼、大宇、宇通、安凯、田野、尼桑等汽车 |
2.5万km |
CH-4 |
5W-40、5W-50、10W-40、15W-40、20W-50 |
满足欧III排放标准,适用于康明斯、奔驰、沃尔沃、马克、曼、卡马斯、太脱拉、斯太尔、索菲姆、东风、一汽解放等进口、国产柴油车 |
2万km |
CF-4 |
5W-4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CF-4级的柴油车,适用于欧曼、解放、东风、斯太尔、乘龙、等重型运输车模式用于凯斯鲍尔、沃尔沃、大宇、金龙、宇通、亚星奔驰、现代江淮等客车 |
1.5万km |
CD |
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CD级的柴油车,适用于东风、解放、江淮、跃进、福田、五十铃等汽车 |
0.6万km |
GL-5 |
75W-90、80W-90、85W-90、85W-140 |
各种国产、进口车辆后桥、变速箱、齿轮箱系统 |
6~10万km |
表11-1润滑油选用
质量等级 |
黏度牌号 |
适用车型 |
推荐换油周期 |
SM |
0W-30W、5W-30、10W-30、10W-40、5W-40 |
适用于法拉利、奔驰、三菱、丰田、宝马、现代、通用、福特、奥迪、本田等高级轿车 |
2~3万km |
SL |
5W-30、5W-40、5W-50、15W-4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L级的汽油车,适用于三菱、丰田、现代、通用、福特、奥迪、本田等上市的高级轿车 |
1.2~2万km |
SJ |
5W-30、10W-3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J级的汽油车,适用于福特、奥迪、本田、现代、通用、帕萨特、马自达、红旗、比亚迪、奇瑞等高级轿车 |
0.8~1.2万km |
SH |
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H级的汽油车,适用于本田、现在、帕萨特、马自达、红旗、桑塔纳、比亚迪、吉利、奇瑞等高级轿车 |
0.75~1万km |
SG |
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SG级的汽油车,适用于桑塔纳、捷达、富康、悦达起亚、红旗、伊兰特、吉利、奇瑞、赛欧、中华、吉利、美日等轿车 |
0.5~0.75万km |
SF |
15W-40、20W-50 |
适用于长安、佳宝、昌河、松花江、柳州五菱、一汽佳宝等微型车、适用于悦达、夏利、奥拓等汽车,适用于化油器式桑塔纳、捷达、富康、金夏利、奇瑞QQ、吉利、美日等轿车 |
0.5万km |
CJ-4 |
5W-30W、5W-40、5W-50、10W-40、15W-40 |
适用于装有EGR+DPF、SCR的2007年之后上市的发动机,满足欧IV排放标准,以及野外大型、矿山车辆、拖车、工程机械、大型客车、大型集装箱运输车辆等要求使用CJ-4、CI-4、CH-4、CF-4及以下级别的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组的润滑 |
3万km |
CI-4 |
5W-40、5W-5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装有EGR、SCR的发动机,满足欧III排放标准,以及卡特、沃尔沃、日立、小松、大宇、现代、神钢、加藤、住友等各种工程机械,适用于奔驰、沃尔沃、马克、曼、大宇、宇通、安凯、田野、尼桑等汽车 |
2.5万km |
CH-4 |
5W-40、5W-50、10W-40、15W-40、20W-50 |
满足欧III排放标准,适用于康明斯、奔驰、沃尔沃、马克、曼、卡马斯、太脱拉、斯太尔、索菲姆、东风、一汽解放等进口、国产柴油车 |
2万km |
CF-4 |
5W-40、10W-40、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CF-4级的柴油车,适用于欧曼、解放、东风、斯太尔、乘龙、等重型运输车模式用于凯斯鲍尔、沃尔沃、大宇、金龙、宇通、亚星奔驰、现代江淮等客车 |
1.5万km |
CD |
15W-40、20W-50 |
适用于所有要求使用CD级的柴油车,适用于东风、解放、江淮、跃进、福田、五十铃等汽车 |
0.6万km |
GL-5 |
75W-90、80W-90、85W-90、85W-140 |
各种国产、进口车辆后桥、变速箱、齿轮箱系统 |
6~10万km |
(1)市场上出售的汽车挡风玻璃清洁剂一般来说只能用于汽车挡风玻璃外层的清洗,不宜用于室内、汽车内层玻璃的清洗,除非产品说明特别强调可以使用。
(2)汽车挡风玻璃清洁剂的颜色只是用于区分,对实际使用功能没有作用。所以不能用颜色来衡量产品质量。
(3)市场上出售的汽车挡风玻璃清洁剂很多是用甲醇生产的,这样的产品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能使用。
(4)使用方法:倒入贮液桶内,用喷水器直接喷出。如果喷水器坏了,也可直接用软布蘸汽车挡风玻璃清洁剂擦拭玻璃。
(5)汽车挡风玻璃清洁剂的冰点的测量方法与防冻液不一样。
冬天汽车挡风玻璃上很容易结冰霜、夏天汽车挡风玻璃上经常会有很多虫胶,同时灰尘对正常行驶造成麻烦。而普通的水又不具备清除冰霜的能力,长期使用普通水清洗风挡玻璃,会对玻璃及玻璃附近的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玻璃表面与雨刷器之间摩擦力过大,产生划痕,同时还会损伤车漆。这就需要专用的风挡玻璃清洗剂(车窗清洗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玻璃水。
优质的车窗清洗剂主要由酒精、乙二醇及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
车窗清洗剂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清洗性:由于它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复配而成,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润湿、渗透、增溶等功能,从而起到清洗去污的作用。
(2)防冻性:由于有酒精、乙一醇的存在,能显著降低液体的冰点,从而起到防冻的作用,能很快溶解冰霜。
(3)防雾性:车窗玻璃上的雾、霜均是玻璃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水造成的。前者是玻璃表面各个吸附点附近分布不均匀,具吸附特性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吸附的水呈不均匀分布而形成雾滴,而后者则表现为低温时水滴结成冰而成霜。用车窗清洗剂清洗后,玻璃表面会形成一层单分子保护层,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这层保护膜能消除吸附点附近性质的不一致,防止形成雾滴,即使形成了雾滴,表面活性剂也能将液滴铺展成水膜,或将霜溶解后再均匀铺成水膜,提高透明度,保证视野清晰。
(4)抗静电:运输工具在运行中,风挡与雨刷器及空气中的物质摩擦会产生电荷,而电荷会吸附污物,影响视野。而保护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中和电荷,或者增强玻璃表现的导电作用,消除玻璃表面的电荷,防止吸附。
(5)润滑性:车窗清洗剂中含有乙一醇,黏度较大,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雨刷器与玻璃之间的摩擦,防止产生划痕。
(6)相容性:车窗清洗剂中不含各种金属离子,对汽车面漆、橡胶、各种金属没有任何腐蚀作用,相容性良好。
(1)使用燃油添加剂后,汽车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油箱很脏的汽车怠速运行30min后,短时间内有黑烟排出,并伴有轻微的爆鸣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范围,尽可以放心使用。
(2)使用二箱油后,可根据发动机运行状况,对发动机进行综合保养调试,并酌情使用。
(3)发动机需大修和“一保”的车辆,应维修、保养后使用燃油添加剂。
(4)使用劣质或低标号汽油,应立即使用燃油添加剂。
(5)使用燃油添加剂切勿入口,而且定要远离儿童。
由于市场混乱,消费者应选择通过认证的知名品牌,选择时不要贪图便宜,应注重产品品质、公司实力,服务保证及品牌美誉度,应选择以清洁养护发动机及油路系统等具综合功能的知名品牌。建议新车坚持用燃油添加剂,保持喷油嘴无堵塞,燃烧室无积炭,尾气达标;行驶里程较高的车,要选择超浓缩优质产品,逐步清洁油路和发动机,达到清洁、润滑、增马力和易启动的效果。
环保型的电喷车,除了必须使用无铅汽油,以避免过早损坏三元催化器之外,还必须在汽油中加入清净剂,这是因为电喷车的进油结构与化油器式汽车不同,汽油通过喷油嘴,将雾状的汽油在进气门打开时喷出来。比化油器式发动机的混合汽,它的油雾要浓得多。
在不加清净剂的情况下,对于化油器式汽车,仅仅是油路肮脏的问题。而对电喷车可就不一样了。电喷式发动机在进气行程中,把雾状汽油直接喷向进气门,此时油道内的温度可能高达200℃多,其结果是在进气门上方、气门杆和喷嘴上,极易形成积炭,而且沉积的速度会很快。积炭结在进气门的密封面上,导致气门关不严,缸压下降,发动机指标全面下降;气门导杆积炭多了,造成启动时气门冷黏连,发动机剧烈抖动;而喷嘴的积炭使进油不畅,发动机不能出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清净剂的汽油,真可谓是“电喷杀手”。
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外普遍采用在汽油里加入汽油清净剂的做法。一代的清净剂,可有效地在金属表面形成分子活化层,保护金属表面不结积炭。对原有的积炭颗粒,也可逐渐将其活化,慢慢去除,从而保护发动机。
最早在国外出现清净剂是由于发现一些车辆的加速性不好,启动困难,油耗高,排放污染大,怠速、车辆发抖等现象。开始认为是车子质量的原因,后来才发现实际上是化油器变脏的结果。于是代清净剂产品诞生了,主要用于对化油器式发动机的化油器,进气喉管等进气系统的保洁和清洗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汽车发展到电喷车,电子喷射式发动机的喷嘴对沉积物非常敏感,汽油组分中的烯烃易氧化形成积炭,使极细的电喷嘴堵塞后很难雾化,喷嘴被堵塞致使供油不畅,车况变差,废气增多。而且电喷嘴工作温度要比化油器高,有80~100℃,在这个温度区域代产品就失去了功效。于是开发出了第二代清净剂产品,用以把电喷嘴的沉积物赶下来,清洗的国际标准是喷嘴沉积物不得超过5%,同时可以兼容代产品的功用。
后来又发现,喷嘴的沉积物被赶走了,但又进入了工作温度高的进气阀部位。发动机进气阀上沉积物增加可造成汽缸密封不严,工作压力下降,车况恶劣,废气排放增加。代产品已经无法解决这里的沉积物。第三代产品的国际标准是喷嘴沉积物不超过5%,进气阀杆沉积物不超过50mg。
喷嘴的污染解决了,进气阀的沉积物也被赶下去,沉积物又跑到工作温度高的燃烧室,于是产生了第四代清净剂产品。目前的清净剂技术还不能把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部分清除或者限制污染物的增加,因此第四代清净剂的产品国际标准是保证化油器、电喷嘴、进气阀干净,燃烧室污染物不得超标。
第五代的产品,目的是将燃烧室的污染物全部清除。
发动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油耗增大、动力下降、尾气中CO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的问题,这种现象尤其在电喷车上表现较为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电喷车的进油结构与化油器式汽车不同,汽油通过喷油嘴,将雾状的汽油喷进气门,汽油浓度相对较高,而此时油道内的温度可能高达200多摄氏度,因此在进气门上方、气门杆和喷嘴上,极易形成积炭,而且沉积的速度会很快。积炭结在进气门的密封面上,导致气门关不严,缸压下降,发动机指标全面下降;启动时气门冷黏连,发动机剧烈抖动;喷油嘴的积炭使进油不畅,发动机不能出力。
汽油清净剂是一种添加到车用无铅汽油中,用以抑制或清除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物质,它是无色或略带黄色、清澈透明的液体,有点煤油味。清净剂不仅具有清净分散功能,还有防锈、破乳、抗氧化等功能,可以解决汽油中水的存在造成的汽车零部件锈蚀、汽油乳化等问题,因此被称为发动机燃油进气系统的“清道夫”。
汽油清净剂具有以下八大优点:
★有效清除发动机进气系统、供油系统、燃烧室内陈旧积炭,并阻止其再聚集;使发动机噪声、颤抖减弱,在酷暑、严寒下也容易启动;还可以使机油的寿命大幅延长。
★节油省能源,节省燃油费用。
★增强发动机动力,加速性能,时速明显得到提高。
★延长发动机寿命。
★大幅提高抗爆性能,降低发动机对辛烷值的要求。
★提高汽油辛烷值,改善油品质量。
★使燃油充分燃烧,对燃油机械、设备的尾气极端净化,黑烟、NO、S0、HC和CO等大量减少。
★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实际胶质含量,阻止胶质形成。
中国清净剂市场发展的个有利因素:是中国政府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一是汽车生产厂商开始代表消费者对炼油业提出新要求;一是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将逐步开放并与外方合资,新的经营与产品区分方式会被推向市场。
行业协会从1998年就开始呼吁在车用汽油和柴油中要加人清净剂,但是现在的市场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要解决目前清净剂市场的混乱状况,还需做立法等很多工作。
使用劣质制动液的后果是:腐蚀汽车制动系统部件,严重时导致泄漏,威胁行车安全;制动液高温、化学稳定性差,汽车高速行驶时刹车,摩擦产生高温使制动液在系统内产生气泡,导致气阻,大大降低制动液的制动效能,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醇型制动液,由精制蓖麻油和醇类(蓖麻油57%,乙醇43%)混合而成。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且对橡胶无不良影响。
但在炎热季节、或频繁使用制动器时,制动液中的醇类蒸发易产生气阻,造成制动系统全部失灵;在严寒地区的冬季使用,制动液会变稠分层,使制动沉重,甚至失灵。醇类制动液还具有易于吸水的性能,使用过程中吸入水分时,就会产生分层现象,而且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
醇型制动液高、低温性能差、金属腐蚀性差,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所以从安全角度和使用角度考虑,国家已于1989年强制淘汰了醇型制动液。
汽车制动系统保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事关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隔一段时间就打开引擎盖查看一下各种液体的高度,这是汽车保养要经常做的一件事。
查看清楚了,就可以自己动手及时补救,以免酿成大错,影响行车安全。
汽车制动液盛放在主汽缸上方的塑料容器内检查时与发动机的状况无关,换句话说或行或止或冷或热均可,看上一眼,就清楚明了。
正常情况:制动液的高度要高于最低点,但不必达到最高点。通常情况下制动液的数量随刹车片的磨损程度做相应变化。
异常情况1:制动液太多。制动液加得太多并无妨碍。不过假如你刚刚更换了新的刹车片就要注意,因为新的刹车片较厚,会使加得过满的制动液溢出。制动液滴到车身油漆或底盘上有很强的腐蚀性。
建议:可用一个针头或者吸管将偏多的制动液吸出。
异常情况2:制动液太少。如制动液的高度降到最低点以下,意味着该更换刹车片了。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制动液泄漏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即便制动液偏少,并不影响刹车的效果,但如制动液干枯,便会导致刹车踏板下降,刹车失效。
建议:假如制动液的减少并非由刹车片磨损所致,而是由泄漏所致,必须立即补充制动液,并请车行进行修理。因为事关安全,不可疏乎大意。
注意:制动液应显示在最低点之上。如已接近最低点,说明刹车片已磨损。
汽车制动液用于汽车液压制动或离合器系统中。当液体受到压力时,便会很快而均匀地把压力传到液体的各个部分,液压制动系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工作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进口汽车数量的增加,对制动液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动液的优劣,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国内外对汽车制动液都非常重视,把制动液视为安全油料。
国内研制的合成制动液,主要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已达到国际水平,HZY3、HZY4的指标相当于国际上通用的DOT3、D0T4标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气阻性能和低温性能,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使用。
汽车制动液的主要性能要求:
(1)皮碗的膨胀率要小。制动系统中装置着许多橡胶密封部件,这些密封部件必须保持制动系统完全密闭。而橡胶密封件经常浸在制动液中,长期接触后,皮腕等橡胶密封件的机械强度就会降低,体积和重量发生变化,失去应有的密封作用,会导致刹车失灵。为了不使制动皮碗等橡胶密封件的机械强度和弹性受到损坏,在制动液规格中要求橡胶皮碗的膨胀率要小,一般规定皮碗在常温下,浸泡在制动液中72h,皮碗增重不大于1%~1.5%。
(2)腐蚀性小。制动装置多为铸铁、铜、铝及其他合金制成,长期与制动液接触极易产生腐蚀,使制动失灵。为了使制动液对金属不产生腐蚀作用,在标准中用腐蚀试验进行控制。
(3)沸点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制动比较频繁,同时会产生大量摩擦热,使制动系统温度升高。如使用沸点较低的制动液,在高温时就会由于制动液蒸发而使局部制动系统的管路内充有蒸气,产生气阻,引起制动失灵。
合成制动液的主要成分——醇醚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性是制动液沸点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新的合格制动液含水率小于0.2%:制动液在密闭的汽车制动系统中使用6个月后含水1.5%,一年后将达3.0%,两年后达4.5%~5.0%。也就是说,最初沸点高达205~250~C的制动液使用一年后,沸点就降为140~155℃左右(含水率3.0%)。
但是,制动液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求具有沸点高、高温下不易汽化的特点,否则就会在管路中产生气阻现象,从而导致制动系统失效。试验表明,行驶时间愈长,吸水程度就愈高,沸点下降的幅度就愈大。
以下二种方法是简易判别制动液质量的方法,当然实际质量状况以标准和实际检测数据为准。
①气味:不能有酒精等气味。
②颜色:清澈透明、无浑浊、无杂质。
现在国内制动液市场优质产品不多,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多年来抽查,合格率极低。不合格的制动液是用酒精、甲醇、废醇、水、乙一醇或一干醇等原料制成,价格极低,质量极差。
合成制动液有以下性能要求:干沸点、温沸点、低温黏度、高温黏度、橡胶相容性、化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pH值、金属腐蚀性、低温流动性、抗氧化性、蒸发性、容水性、标准液相容性等。
合成制动液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是一种安全性产品。所以用户一定要选择优质产品使用。
国际标准分类(FMVSS N0 116):DOT3、DOT4、DOT5或DOT5
中国国家标准分类(GB1298l-2003):HZY3、HZY4、HZY5
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670—2000):V-3、V-4
乙一醇型防冻液冰点只与乙二醇含量有关,如表8-1所示,假如用户要稀释,千万不能按照线性关系推断,应按表中比例推算。比如说-45℃防冻液加入等量的水,其冰点不是我们想象的-22.5℃,而是约-10℃。而且加入的水不能是普通水,应该是去离子水,千万不要用深井水。
表8-1 乙二醇特性表
乙二醇含量/% |
冰点/℃ |
乙二醇含量/% |
冰点/℃ |
乙二醇含量/% |
冰点/℃ |
28.4 |
-10 |
44.0 |
-25 |
54.7 |
-40 |
32.0 |
-15 |
47.8 |
-30 |
57.0 |
-45 |
33.3 |
-18 |
50.9 |
-35 |
68.1 |
-68 |
添加防冻液是汽车保养的重要内容,假冒伪劣的防冻液对车的破坏性不容忽视,轻则堵塞管路,重则腐蚀损害冷却系统,消费者在选购防冻液时不可大意。市场上劣质防冻液单从外观上看,同正规产品相比并无明显区别。所以在购买防冻液时,应多加注意,防止劣质防冻液损坏您的爱车。
这里,首先建议消费者去信誉好的商家那里购买知名品牌的防冻液。一般劣质防冻液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有异味。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乙醇,没有异昧。而劣质防冻液的主要原料是工业甲醇,或各种杂醇等化工下脚料,这些东西一般都有刺鼻的气味,挥发性较强。
二是瓶颈处有溢漏痕迹和计量不准确。劣质防冻液的外包装常常也很漂亮,但这些厂家无专业罐装设备,手工罐装密封性不好,经运输后瓶颈处常有溢漏痕迹,且几乎每一听的质量都不一样。
三是价格很低。如正常合格的4kg装防冻液零售价为30~50元/桶,但劣质防冻液只有几元、十几元不等。根据当前生产防冻液的成本,凡是售价很低的防冻液都不大可能是合格产品。
另外,建议消费者查看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冰点、沸点等项目。正规产品标注齐全,字迹清晰;伪劣产品字迹模糊容易擦掉,且包装标识内外不符或标注不全。
以前在严寒的冬季,为防止汽车冷却系统冻裂,人们采用下班停车后放掉冷却水、上班出车前加热水的办法,或者使用白酒等作防冻剂的防冻液。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印象:防冻液的作用就是防冻;防冻液只有冬季可以使用,换季后必须立即换掉。部分驾驶员使用伪劣的防冻液后,得出了一个错误印象:防冻液腐蚀水箱、缸体。其实,现代进口、国产优质防冻液大多以乙二醇为防冻剂,并加入抗氧、抗腐、抗泡、防锈、防垢等多种添加剂,其名称不应为“防冻液”,而应该是“发动机冷却液”。其作用亦不仅是防冻,还具有防沸、防垢、防腐蚀、防锈、防泡沫、防穴蚀共七大功能。
按照SH/T
0521-1999《汽车及轻负荷发动机用乙一醇型冷却液》,合格的防冻液必须进行pH值(酸碱度)、冰点、外观、颜色、金属试片(紫铜、黄铜、钢、铸铁、铝、焊锡)腐蚀试验、橡胶件相容性、储备碱度、对缸体和水泵叶片的防穴蚀、抗泡性等试验。现代汽车防冻液配方的研制很复杂,而合格的防冻液完全能在现代汽车冷却系统中正常工作一年以上,也就是说,使用合格的防冻液一年内不要更换。
但人们在使用防冻液时,大多是冬季使用,开春后就立即放掉,换用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妥当的。例如,南京地区自来水对金属的腐蚀量是合格防冻液的100倍以上,而井水、河水的腐蚀量、形成水垢的能力更强,可以说,自来水、井水、河水的腐蚀性比合格的防冻液强无数倍。长年使用普通水,会在冷却系统形成很重的水垢,影响散热,严重的还会造成过热、开锅,会腐蚀冷却系统,会使冷却系统锈蚀。
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垢与日常生活中水壶里的水垢不完全相同,除了具有钙镁离子形成的水垢之外,还有硅胶垢、腐蚀产物形成的金属垢等,形成原因如下:
(1) 钙、镁离子水垢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硬水的添加
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液会有一定损失,需要及时向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有些用户不是补加冷却液或蒸馏水,而是直接加入硬水,结果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很容易与普通冷却液中的无机盐形成水垢。当这些水垢形成于缸体衬里及缸盖水道时,会出现局部高温区,恶化润滑条件,加速发动机系统的磨损,严重时还会造成缸盖开裂。
(2)硅胶垢主要来源于无机型冷却液中的硅酸盐
作为铝合金的特效腐蚀抑制剂硅酸盐被广泛应用于无机型冷却液中但添加硬水时硅胶很容易析出,形成硅胶垢,堵塞散热管且极难清除。结果大大降低散热效率,使发动机过热。
(3)腐蚀产物还会形成的金属垢
金属垢以铁垢和焊锡垢为主,金属垢形成于冷却系统的焊缝位置,容易造成水道堵塞及焊缝过热,导致焊缝位置强度下降而引起泄漏。
若车辆原来用水或劣质防冻液,在换用优质名牌防冻液后,会出现“奇怪”的现象,如防冻液的颜色变成铁锈色、橡胶管路接头渗漏、水箱渗漏等。这时不必紧张,更不能说防冻液质量有问题,请仔细分析产生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部分车在使用优质防冻液后,防冻液变成铁锈色,同时产生絮状物。这是由于优质防冻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防锈除锈剂,加上乙二醇本身的渗透功能,将原来冷却系统中锈垢清除出来而产生上述现象。若锈垢较重,使用几天后,将防冻液放净,加入新液即可。
低温下“开锅”:少数车辆,原来就极易“开锅”,加人防冻液,未能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这是由于车的冷却系统水垢太重,水温达70~90℃即开锅,而水的沸点为100%,防冻液沸点为106~110℃。如存在严重的水垢,防冻液是无法解决“开锅”问题的。
个别车辆使用防冻液前不渗漏,使用优质防冻液后反而出现渗漏问题,这是由于防冻液中乙二醇的渗透作用,将原来的锈垢清除后,暴露出原来锈垢遮盖的沙眼、漏洞,不是防冻液腐蚀冷却系统导致的渗漏。
防冻液的正式名称是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汽车制造厂一般全年使用防冻液,但驾驶员只在冬季雪花纷飞时才使用,天气转暖后立即放净换水,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据测试,合格的防冻液良好性能期为一年,出租车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车辆每年更换一次防冻液,其他车辆可每两年更换一次。
在正常使用中,可能会遇到水分蒸发、水箱中防冻液数量减少的问题,此时应补充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实在没有办法可补加冷开水或自来水,千万不能加井水或矿泉水。
优质防冻液从外观上看,应是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不分层。外观混浊,说明防冻液中乙二醇、蒸馏水、缓蚀剂等原料不合格。外观大量有沉淀,说明缓蚀剂不能溶于体系中,或者用自来水生产防冻液。外观分层,说明防冻液中添加了润滑油、或者高分子油脂。 防冻液的颜色表明添加了着色剂,使产品外表美观,与其他液体区分,防止误饮用;添加荧光素的防冻液,便于发现和检查冷却系统的渗漏。
优质防冻液应无刺激性气味。如果有溶剂油味,说明防冻液中添加了溶剂油或汽油。如果有酒精味,说明防冻液中添加了甲醇或乙醇。如果有酸败味,说明防冻液中缓蚀剂变质。
优质防冻液的pH值,应在7.5~11之间。防冻液pH值小于7.5,酸性过强,容易腐蚀水箱内的金属;pH值大于11,碱性过强,容易使缓蚀剂析出并生成沉淀,失去防腐作用。
冰点是指液体产生结晶体的最高温度。
使用的防冻液冰点应比所在地区最低气温低10℃以上,如南京地区冬季最低气温-8℃,应使用冰点-18℃以下的防冻液;如北京地区冬季最低气温-25℃,应使用冰点-35℃以下的防冻液;再如哈尔滨冬季最低气温-35%:,应使用冰点为-45℃以下的防冻液。当然,南京地区使用-45℃防冻液也可以,只是有点浪费了,不过,假如车辆可能会从南京去北方,当然是有备无患为好。
为什么要使用冰点比气温低100℃:的防冻液呢?原因有三点:点,尽管在加防冻液前会把水放掉,但冷却系统中总会残留一定的水,加入防冻液后,防冻液会被残留水分稀释,而使冰点提高。第二点,防冻液到达冰点后,已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汽车使用。第三点,若估计南京最低气温-8℃,但万一遇到严寒或去气温一15℃的地区怎么办?必须留有一定余地。
因此在选择防冻液时,一定要用比所在地区最低气温低10℃的防冻液,这样才能保证冬季行车安全。在华东地区购买冰点-18℃防冻液,不能再兑水使用。
优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规定值,如-25qC型的防冻液,冰点应小于等于-25℃。市场销售的防冻液,冰点分为-18℃、-25℃、-30℃、-35℃、-40℃、-45℃、-50℃型,适合中国华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不同气温使用。冰点选择过高,在较低温度下,防冻液凝固冻结水箱;冰点选择过低,使用时液体黏度过大,影响水箱传热,并增加运营成本。
优质防冻液的密度,应在规定值范围之内,如-25℃型的防冻液,密度在1053~1072kg/m之间。密度过小,说明添加了密度较低的甲醇、乙醇等防冻剂;密度过大,说明添加了无机盐等密度较高的物质。
优质防冻液的沸点应低于规定值,如-25℃型的防冻液,沸点应大于等于106cI=。沸点过低,说明添加了挥发性大的甲醇、丙酮等液体;沸点过高,说明添加了高沸点的 乙一醇等液体。
优质防冻液的泡沫倾向 泡沫体积应小于150ml。,泡沫消失时间应小于5s。如果防冻液的泡沫倾向达不到规定值,说明缓蚀剂添加过多,或者缓蚀剂的选择和复配不合理。
优质防冻液的灰分,最好低于规定值,如25%型的防冻液,灰分要小于2.O%。灰分过大,说明可能添加了食盐,或者使用钙、镁离子较多的自来水生产防冻液。
优质防冻液最好有定的储备碱度(防冻液在使用中pH值的变化程度),使得防冻液在长时间使用下,缓蚀剂在稳定的pH值范围内发挥作用。优质防冻液的氯含量最好低于规定值,以防止缓蚀剂消耗过快。
优质防冻液的腐蚀性,应对车内橡胶管、电线绝缘皮等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无腐蚀作用。如果防冻液与高分子材料发生反应,说明可能添加了乙酸乙酯、溶剂油等液体。
优质防冻液在金属腐蚀方面,一定要通过玻璃器皿腐蚀实验。使用水箱内部的金属材质试片——铸铁、铸铝、铸钢、黄铜、紫铜、焊锡,在88℃温度下,持续通入空气的情况下,浸泡在盛有防冻液的玻璃器皿中336h。实验结束后,各试片的质量变化,应在规定值范围之内,铸铝和焊锡为±30m∥片,其他试片为±10mg/片。如果防冻液的腐蚀实验结果超过规定值范围,表明防冻剂、缓蚀剂的选择和复配不合理。
使用时冷却系统很可能出现腐蚀和渗漏现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进行模拟使用腐蚀、铝泵气穴腐蚀和铸铝合金传热腐蚀实验。防冻液在汽车模拟运行、铝泵气穴、合金传热状态下,质量变化在规定值范围之内,证明防冻液中缓蚀剂的选择和复配合理,抗腐蚀能力强。
中国现行的防冻液执行标准是,SH/T 052l一1999
225—1996《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技术要求有理化指标和使用性能两个方面。理化指标包括:pH值、冰点、沸点、密度、水分、灰分、储备碱度、氯含量和对汽车有机涂料的影响。使用性能包括:泡沫倾向、玻璃器皿腐蚀、模拟使用腐蚀、铝泵气穴腐蚀和铸铝合金传热腐蚀。在中国生产、销售、代理和使用的所有汽车用防冻液产品,必须通过这两个标准。
另外,铁道部制定的TB/T
r750—1996《铁路内燃机车用冷却液》,只规定火车内燃机冷却系统的防冻液技术指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制定的MH 6001—2000《飞机除础防冰液(IS0
I型)》,技术要求与汽车用防冻液相似,适用于飞机表面冰、霜的清除。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规模较大的汽车公司,分别制定了相关的防冻液标准:如美国的ASI、M I)3306-2009(轻负荷汽车)、ASTM I)4985-2009(重负荷汽车),英国的Bs 6580-1992(R1997),法国的NF R15-601-1991,日本的JIS K2234-2006,韩国的KS M2142-2004;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GM9985504-1989,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VW TL-774等。出口到国外的汽车用防冻液,必须执行国外的相关标准。
发动机冷却系统含有6种金属,这6种金属是铸铁、铸铝、钢、紫铜、黄铜及焊锡。一般小轿车的缸体为铸铝,大型货车的缸体是铸铁,而水箱主要是由紫铜、黄铜、铸铝制成的。优质的防冻液,与水相比,能极大地保护发动机冷却系统,延长使用寿命。
穴蚀是腐蚀的一种,它的腐蚀原理是由无数个气泡打击金属所致,穴蚀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破坏性极大。穴蚀主要产生在两处位置:一处是在缸套的外部,即缸套与防冻液的接触面上;另一处是循环水泵泵体上。穴蚀的现象大家可经常看到,在使用了劣质防冻液以后,发现缸套上像被海浪拍打过一样凸凹不平,水箱也有渗漏。穴蚀严重时会将缸套穿透,造成防冻液渗人燃烧室,这种情况大功率发动机尤为突出。拆开水泵发现泵体上有很多麻点,这也是穴蚀现象。穴蚀是冷却系统的大敌,添加优质缓蚀剂的防冻液,具有良好的防穴蚀能力,以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优质的防冻液还应具备防沸性能,这就要求防冻液有高的沸点。在行车中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水箱“开锅”,有人还因此被烫伤。在20世纪50~60年代,防冻液的原料主要是酒精,沸点只有80℃。所以经常出现水箱开锅致使车辆无法运行。现在防冻液中,乙一醇水溶液的沸点 般要大于106℃,所以合格的防冻液难“开锅”。合格的防冻液不仅冬季防冻,夏季还可以防沸,它的沸点可以达到106℃~110℃,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使用。
优质的防冻液有相应的标准规范,一般均需添加消泡剂,大大减少了泡沫的生成。但几乎所有防冻液高温下都会产生泡沫,有可能是防冻液缓蚀剂自身的抗泡性太差;或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某些部件磨损,或其他原因使大量空气窜入水箱内部,产生泡沫。只要防冻液防泡沫性能符合标准的要求,一般不会对冷却系统和实际使用造成妨碍。
这是发动机冷却液的最基本的要求。
水中的钙、镁离子很容易在冷却系统中形成无机盐水垢。当这些水垢形成于缸体衬里及缸盖水道时,会影响传热效率,出现局部高温区,恶化润滑条件,加速发动机系统的磨损。
优质的发动机冷却液由涤纶级乙一醇、蒸馏水、阻垢剂等原料组成,有效防止水垢形成,并能部分去除原有水垢,提高冷却系统效率。
防止冷却系统锈蚀。
水的冰点是0℃,结冰后因体积增加会胀裂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是一种低冰点的液体,在特定的低温下不会结冰,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水一样带走发动机多余的热量。所以,防冻剂的正确选择,是生产和研究防冻液的步。现在市场上的汽车用防冻液,合格产品基本上都是乙二醇型,即用乙二醇做防冻剂。
市场上的防冻剂有浓盐溶液、甲醇、乙醇、甘油丙二醇、异丙醇、一甲亚砜等。浓盐溶液会严重腐蚀水箱,已被淘汰。甲醇、乙醇易挥发、沸点低,不利于防冻液长期保持冰点。甘油的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影响防冻液的循环,会造成发动机冷却降温效能低。异丙醇价格较高,毒性较大;丙二醇的生物降解性好、对铸铝的气穴传热耐腐蚀性好但价格较高;一甲亚砜适合极地抗冻,但橡胶相容性差。乙二醇则克服了上述防冻剂的缺点,是比较理想的冷却液原料。
乙二醇型防冻液,冰点(凝固点)随着乙二醇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当乙一醇浓度达到41%左右时,冰点为-25℃;当乙二醇浓度达到57%左右时,冰点为-45℃。
在防冻液中,乙二醇的缺点是容易氧化并生成酸性物质乙一酸,腐蚀冷却系统内的金属材质,所以配制时防冻液要加人防腐剂、缓蚀剂才能使用。合格的防冻液都有一组良好而持久的缓蚀剂,对各种金属有均衡的腐蚀抑制作用。一般的缓蚀剂由几种甚至几十种的化学原料,按一定的配比组成,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平衡性。无机类化学原料,如硼砂等,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并可以把冷却系统中原有的腐蚀产物与机体剥离下来,防止它继续腐蚀机体。有机类化学原料,如有机酸类等,可渗透到金属内部形成络合物,长期防止金属的锈蚀、穴蚀和老化。试验证明,合格的防冻液对金属的腐蚀速度,要比普通水慢50~100倍。
表7-4 润滑脂润滑故障分析及对策
出现的故障 |
现象 |
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设备温度超限 |
新设备或旧设备更换新轴承,开始运转升温快且高,转动磨合后温度仍超限 |
1. 润滑脂装填量过多; 2. 润滑脂基础油黏度过大或润滑脂稠度过高; 3. K、D/V过大,需要选择润滑油润滑; 4. 轴承内含有硬质颗粒 |
正常运转轴承温升快且高 |
1. 全密封轴承内润滑失效,更换新脂; 2. 非密封轴承内补充新脂周期过长,润滑脂不足; 3. 集中润滑系统管路或分配器堵塞,供脂不足 |
|
设备震动和异常响声 |
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出现异常震动 |
影响因素较多,从润滑因素分析可能是: 1. 润滑脂不足,使接触面微突体相互碰撞,产生高频冲击脉冲震动,润滑状态恶化,轴承表面产生剥落; 2. 润滑脂选用不当,需选择极压脂和稠度合适的脂; 3. 润滑脂失效和供脂管路堵塞,供脂中断 |
出现不规则异常响声 |
1. 若异常响声的周期和频率均无规律,可能是润滑脂失效或进入了杂质,须更换润滑脂; 2. 若异常响声的周期和频率有一定规律,可能是轴承局部损坏,须更换轴承 |
续表
出现的故障 |
现象 |
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轴承滚动表面损坏 |
磨损 |
设备运转负荷过大或润滑脂流失,摩擦表面处于边界摩擦状态导致磨损。可以选择极压脂或润滑脂稠度及基础油黏度较大的产品 |
微动磨损 |
处于缓慢摆动和静止状态的轴承,当外界强烈震动和负荷很大时,轴承受力部位产生微小压痕和金属氧化粉末。选用极压润滑脂 |
|
早期疲劳点蚀和咬合 |
1.油膜破损导致早期疲劳点蚀或咬合。中速运转轴承当油膜破损时,在高接触应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产生早期疲劳点蚀;高速运转轴承当油膜破损时,导致轴承工作面粘着和撕裂。应选用极压脂或稠度较大的脂; 2.供脂管路堵塞,润滑脂不足
|
|
锈蚀 |
润滑脂中含有金属腐蚀成分或进水导致,可换新脂 |
润滑脂的填充量对轴承运转和润滑脂的消耗量影响很大。轴承中填充过量的润滑脂会使轴承摩擦转矩增大,引起轴承温升过高,并导致润滑脂的漏失;填充过量的脂还会造成多余的润滑脂从润滑部件漏失,给机械运转带来不良的影响。反之,填充量不足或过少可能会发生轴承干摩擦而损坏轴承。
一般讲,对密封轴承,润滑脂的填充量以轴承内部空腔的1/3-2/3为宜。
过去,汽车轮毂轴承均采用满毂润滑方式,一是用脂量增加,形成浪费,二是轮毂中过量的脂在行车过程中,因温度升高,有时漏到制动蹄片上而影响刹车效果,出现事故。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石油供应部门、科研及交通运输部门联合推行了空毂润滑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空毂润滑方式,汽车或车辆运行正常,不会影响车辆的保养期;节约润滑材料,能节省润滑脂;保证了制动系统的安全。
现在这种润滑方式中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千万不要认为汽车轮毂内润滑脂装得越多越好。
汽车润滑脂必须适应各种环境,汽车车体暴露在大气中,温度、湿度的变化大,在风吹、雨淋、灰尘、泥泞等不利条件下运行,因而需要润滑剂具有抵御这些不利条件的特性。
汽车用润滑脂过去使用耐水性好、但滴点不高于90℃的钙基脂(黄油);后来使用滴点较高(150℃)、但遇水乳化的钠基脂;一次大战开始使用既耐水、又耐高温(滴点175℃)的锂基脂。现代汽车工业要求使用滴点大于260℃,耐水性、抗磨性能优异的极压复合润滑脂。
现代汽车对润滑脂主要有以下指标要求:
(1)理化性能:锥人度、滴点、机械安定性、析油性、蒸发损失;
(2)使用试验:抗氧化性、表观黏度、防锈性极压性、抗磨性、耐水性;
钙基脂是由天然脂肪酸或合成脂肪酸钙皂稠化中等黏度矿物油制成的,滴点在75~1000之间,使用温度不能超过60%:,具有良好的抗水性。
锂基脂是由天然脂肪酸锂皂稠化矿物油或合成油制成。
2#以上滴点高于175℃,能长期在120℃左右环境下使用,良好的抗水性、机械安定性、化学安定性,锂皂的稠化能力较强,在润滑脂中添加极压、防锈等添加剂后,制成多效长寿命脂。
①设备工作条件:轴承类型、最高和最低使用温度设备运转负荷、转速、接触的介质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
②延长操作周期,减少维修工作量。
③降低润滑脂消耗量。
④参照各类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⑤结合使用经验。
润滑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机械的运行特点和不同的使用特点。润滑脂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机械效率、设备寿命、磨损程度、润滑脂耗量等。
温度:环境温度、摩擦面温度高的机械,应选择高滴点润滑脂。如选择MBM牌全能脂(180℃)、260℃极压长寿命复合脂。
负荷:负荷较大的设备应选择高牌号的润滑脂,并选择加人特定抗磨添加剂的产品,如MBM牌极压锂基脂、重负荷润滑脂等。
转速:由于润滑脂的散热性差,高速轴承的温升快,而且离心力大,油脂容易流失,应选择高黏度矿物油制作的、锥人度适宜的锂基脂或复合脂。
使用环境:在潮湿地区使用,必须选择抗水性能优异的润滑脂;在有灰尘的空气中使用,必须选择含石墨或一硫化钼的润滑脂;在有酸气的空气中使用,不能使用锂基脂等皂基脂,应选择烃基脂;停放时间长的设备,应选择防锈性能好的润滑脂;振动部位应选择含二硫化钼的润滑脂。(1) 润滑脂的牌号
润滑脂的牌号按工作锥入度划分,见表7—1。
表7-1 润滑脂牌号
牌号 |
000 |
00 |
0 |
1 |
2 |
3 |
4 |
5 |
6 |
工作锥入度(25℃)/0.1mm |
445~475 |
400~430 |
355~385 |
310~340 |
265~295 |
220~250 |
175~205 |
130~160 |
85~115 |
(2)润滑脂的主要评价指标(表7-2)
表7-2 润滑脂的主要评价指标
质量特征 |
评价指标 |
物理状态 |
外观、滴点、工作锥入度 |
化学成分 |
含皂量、含油量、含水量、灰分、机械杂志、挥发量、含酸或碱量 |
流动性及力学性能 |
强度极限、黏度-温度特性、触变安定性、机械安定性、转矩、抗压性、抗磨损性 |
防护性质 |
滑落温度、油膜保持能力、防锈性、抗水性 |
化学安定性 |
防腐蚀性、氧化安定性 |
胶体安定性 |
分油量 |
(3)润滑脂的基本特性(表7-3)
表7-3 润滑脂的基本特性
基础油 |
稠化剂 |
滴点/℃ |
热安定性 |
机械安定性 |
耐水性 |
防锈性 |
泵送性 |
低温性 |
橡胶相容性 |
最高使用温度/℃ |
矿物润滑油 |
钙皂 |
90~100 |
差 |
良 |
优 |
- |
优 |
良 |
好 |
60 |
纳皂 |
150~180 |
良 |
良 |
差 |
- |
差 |
良 |
120 |
||
钙-纳皂 |
130~150 |
一般 |
良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良 |
100 |
||
铝皂 |
70~90 |
差 |
差 |
优 |
良 |
优 |
一般 |
60 |
||
锂皂 |
170~190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良 |
150 |
||
钡皂 |
130~150 |
一般 |
一般 |
良 |
良 |
良 |
一般 |
120 |
||
铅皂 |
70~130 |
一般 |
良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良 |
100 |
||
复合钙皂 |
大于250 |
一般 |
一般 |
良 |
良 |
- |
良 |
150 |
||
复合铝皂 |
大于250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良 |
150 |
||
复合锂皂 |
大于250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良 |
150~200 |
||
膨润土 |
大于250 |
良 |
良 |
一般 |
差 |
一般 |
良 |
150 |
||
聚脲 |
大于250 |
优 |
良 |
优 |
优 |
良 |
优 |
150~200 |
续表
基础油 |
稠化剂 |
滴点/℃ |
热安定性 |
机械安定性 |
耐水性 |
防锈性 |
泵送性 |
低温性 |
橡胶相容性 |
最高使用温度/℃ |
酯类油 |
锂皂 |
170~190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优 |
差 |
160 |
膨润土 |
--- |
良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150~200 |
||
有机物 |
大于250 |
良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150~200 |
||
硅油 |
锂皂 |
170~200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优 |
好 |
180 |
有机物 |
大于250 |
良 |
良 |
良 |
良 |
良 |
优 |
150~200
|
(1)黄油:1870年左右出现了钙基脂,俗称“黄油”。
(2)钠基脂、铝基脂:1900年左右,国外工业化发展,要求提高脂的高温性能,发展了钠基、铝基脂。
(3)锂基脂:一次大战期间,由于使用条件苛刻,出现了高、低温性能明显改善的锂基脂。
(4)聚脲基脂:为适应航空、航天、军事发展需要,发展了聚脲基脂、膨润土脂等产品。
(5)性能改善:为改善润滑脂的润滑性,在润滑脂的发展历程中,加入了填充剂,制备出石墨脂、二硫化钼脂等产品,在润滑脂中加人多种添加剂,并发展了复合皂基润滑脂等产品。润滑脂是一种常用的膏状润滑剂,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如自行车、电冰箱洗衣机,到农业用拖拉机,到交通运输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均少不了润滑脂。
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一般是基础油占80%~90%,稠化剂占10%~20%,添加剂占5%左右,它是润滑液体所组成的具有塑性的润滑剂。为了改善某些性能,添加了某些特定的性能改进剂。
润滑脂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另外还有防水、防尘、防锈、密封、防护等作用。一般是轿车行驶50000~80000km(或1~2年),或卡车、客车行驶40000~80000km,或是车辆保养大修情况下,或根据生产厂商的推荐,更换ATF。
延长ATF使用的时间会在过滤器内产生杂质,引发齿轮和零件的磨损,并产生淤泥的堆积,使油品变质。而且超时间不更换ATF,在新更换ATF时,可能会使这些微粒和杂质流通,堵塞换挡油阀和输油管道,引起更大的麻烦。
如果不做大修,更换自动变速箱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重力作用把油放掉,换油率大概40%,其原理和更换机油相同,一个容量8L油的变速箱能换3~4L;另一种是利用机器产生压力,把变扭器的润滑油管和散热油管里的油进行动态更换,换油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和熟练的技术支持。
假如没有专业的设备和经过训练的技工,则可能换油不彻底,又出现两种品牌ATF油混用情况,可能会出现添加剂反应和干扰问题,导致自动变速箱系统故障。
特别说明的是,通用、丰田、福特三大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箱的摩擦系数不同,所以.ATF性能不同,三种车辆ATF原则上不能互换使用,互换使用会造成变速箱的摩擦片损坏,严重的可以在3个月内毁掉摩擦片。
ATF (自动变速箱油)有传递液力和清洗润滑两大功用。一些地区工况比较特殊,风沙天气多、道路拥堵,建议车主缩短更换ATF周期。此外从车辆使用养护的角度出发,定期更换ATF可以使变速箱的润滑和传力更有效率。
高级轿车变速箱和动力转向系统绝对不可以使用6号、8号液力传动油。
答:自动传动液的主要评定台架有:
①评定摩擦耐久性的SAEN02摩擦试验台架(片式和
带式);
②评定热氧化性能的ABOR铝杯氧化试验;
③THOT 透平液压氧化台架;
④THCT 透平液压自动循环台架。
ATF与6号、8号液力传动油性能完全不同, ATF要求非常苛刻,是配方技术和评定技术最复杂的油品。
符合规格标准的液力传动油一般可以代替矿物液压油。因为它的高、低温黏度、热氧化稳定性、抗磨极压性等方面优于一般矿物液压油。但市面有些8号、6号液力传动油由于没有标准制约,极压抗磨性差,不能作为抗磨液压油来使用。
鉴于一般的矿物液压油性能达不到液力传动油的要求,特别是摩擦特性的保持性,因此绝不能随意用矿物液压油代替液力传动油。自动传动液的低温黏度是采用GB/T11145(ASTM D2983)方法,即用Brookfield(布氏)黏度计测定,该黏度代表油品的低温低剪切速率特性,其单位以mPa s表示。目前DexronⅡE、Ⅲ及New Mercon规格要求-40℃布氏黏度不超过20000mPa s。
自动变速器油(液)ATF的性能要求很高,所含功能添加剂有十多种。其性能要求主要为:
——适当的黏度特性(黏度和黏温特性);
——良好的抗热氧化安定性;
——良好的抗磨损性;
——适当的摩擦特性;
——良好的抗泡沫及消泡沫性;
——良好的与密封材料的适应性;
——良好的混容性等。
自动传动液主要性能是平滑变速,要求静摩擦系数小,动摩擦系数大,静动摩擦系数之比要小于1.0,与一般液压油相反。摩擦特性实际上是换挡感觉、动力矩负荷和摩擦耐久性的平衡性能。ATF 主要用于轿车和轻型卡车的自动变速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和减震系统,它在扭矩变换器中作为流体动力能的传递介质,在伺服机构和压力环路系统中作为静压能的传递介质,在离合器中作为滑动摩擦能的传递介质。
ATF具有良好的扭矩转换性能、低温流动性能、抗烧结和抗磨损性能、摩擦性能、抗氧化性能、清净分散性能、抗泡沫性能、防锈性能以及和各种密封材料的适应性能。
目前ATF尚没有通用的规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GM公司的Dixon系列、Florid公司的:Macron系列。
1937年,GM:公司的Oldsmobile传动部安装了台自动变速器,当时使用发动机油润滑,但是它们的性能不稳定,很快被一种专用油取代,1949年GM公司出台了个ATF、规格:FYPE A。由于TYPE A不是很完美,它很快被TIYPE A Suffix A取代,该规格包括了一个氧化实验。
1967年GM公司推出了个I)Exton规格,该规格与TYPE A Suffix A规格类似,也包括一个低能循环试验、氧化试验以及高能传动循环、摩擦耐久性试验。低能试验考察啮合时间,高能试验考察在高载荷下的传动耐久性。随着传动设计的改变和负荷的不断提高,GM公司于1973年推出了I)ExtonⅡ规格,它包括了4个台架试验-THOT(氧化试验)、THCT(循环试验)、HEFCAD(摩擦特性试验)以及抗磨性试验,该规格经历了DixonⅡD、DixonⅡE(1990)的变化,于1993年演变为DixonⅢF,由于环保(排放)和节能的要求,操作温度提高,DixonⅢ F规格提高了低温黏度,氧化安定性以及摩擦耐久性。
1998年GM公司推出了DexronⅢG规格,该规格增加了ECCC试验等以适应新型变速箱的需要,该规格有效期为1998~2008年。2003年GM.公司推出了DexronⅢH规格,该规格将TYH03、的时间延长至300h,SAE5102试验的时间也从原来的100h延长至150h,同时将限制ATF的100℃运动黏度(以前未要求)并且提高了ATF的低温性能。
FORD公司在1959年以前一直采用GM公司的TYPE A规格,但是由于材质的问题,并不是很适合Ford的变速箱,因此FORD公司于1959年推出了自己的ATF 规格M2C33-A/B,该规格与TYPE A Suffix A规格类似,其中后缀A表示无色的ATF,后缀B表示红色的ATF。1961年,Ford公司更新了它的规格为M2C33-C/D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载荷的需要,该规格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和高的静态传扭能力。1967年,Ford公司在M2C33-D的基础上增加了摩擦特性的要求,并更新规格为M2C33-F,简称TYPE F,该规格在1982年被TYPE H取代,
被用于FORD的C-5变速箱。在FORD公司采用4L60变速箱的1987年以后,FORD公司的ATF规格演变为Mercon系统,并与1997年推出了 Mercon V规格。该规格与DexronⅢ规格类似,但是增加了LVFA实验机评价摩擦特性,同时采用ABOT氧化试验代替Dexron系统的。THOT试验。2004年,Ford推出了DexronSP及Dexron C规格,但只在少数新型5-6速自动变速箱上使用。汽车自动传动液按使用分类,分为.PTF-1、PTF-2、PTF-3三类。
其中M-1适用于轻型轿车自动传动装置,主要规格有GM的I)ExtonⅡD、ⅡE、ⅢF、ⅢH、Ⅵ和‘Ford的Macron、Macron V、Macron spa、Macron C规格;
Fry-2适用于重型卡车自动变速及动力转向系统,主要规格有Allison-3、C-4和(2Aterpillar的T-3、T-4。
PTF-3适用于农业和建筑机械的分动箱传动装置、液压、齿轮、刹车和发动机共用的润滑系统,主要规格有约翰狄尔公司J-20B、J-14B、JDT-303和Ford的W2C41A。
中国液力传动油系列按100℃运动黏度分为6号和8号两个品种,6号、8号液力传动油中加有油性剂、抗氧剂、防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等,外观为红色透明液体。
6号、8号液力传动油目前只有企业标准,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ATF是自动传动液(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的缩写。尽管ATF和齿轮油都是用于润滑变速箱,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油品,不能互相换用。
大修后的车辆必须使用低黏度的润滑油。因为大修后的车辆需要磨合,使用黏度低的润滑油有利于清洗,有利于散热,有利于过滤金属磨粒,有利于快速到达润滑部位。大修后的车辆,如果使用黏度大的润滑油,容易造成早期磨损和发动机的烧瓦、拉缸等故障,建议车辆磨合期使用黏度级别为l0w-30、30或15w-40的发动机油,另外,大修后处于磨合期的车辆不可超载运行。
液压油是借助于处在密闭容积内的液体压力能来传递能量或动力的工作介质。液力传动油是借助于处在密闭容积内的液体动能来传递能量或动力的工作介质。
液压油、液力传动油的作用一方面是实现能量传递、转换和控制的工作介质,另一方面还同时起着润滑、防锈、冷却、减震等作用。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主要是设备的机械故障和操作失误造成的,与液压油质量相关的系统故障大致分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油系统油温过高而自动停机,可能是液压油黏度过高,摩擦阻力增大而发热;又因油温太高使油品黏度变低,造成系统内泄漏,油泵容积效率下降,磨损增加。
(2)液压系统压力不稳或不足,可能是选用液压油黏度过低,油中混人空气或油品抗泡性差,油品空气释放性差。
(3)系统内混入空气、水或其他油品,特别是混入含有清净剂较多的柴油机油。
(1)应注意及时更换不良的密封件,例如采用降低液压油泵的安装高度,正确选择合适黏度、质量等级液压油,防止空气混入;
(2)使用过程中或保管过程中要防止混入水,注意油箱、桶加盖,盛油容器保持清洁;
(3)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油中,加油前要清洁油箱内部,管线要清洗吹通,定期换油滤器;
(4)防止液压油中产生胶质状物质,这种物质产生于油箱涂漆层,要选择耐油的接触物;
(5)根据系统要求,选用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器。
机械故障如密封不好,冷却盘管渗漏使水进入油中;
在湿热的气候下,油箱呼吸而带人;
工作环境潮湿,雨、雪、融冰产生水的污染。
能够与液压油起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也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剂;水的最主要影响是降低润滑性,溶于液压油中的微量水能加速高应力部件的磨损,仅从含水(100~400)×10-6的矿物油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研究表明,轴承寿命降低了30%-70%。水能造成控制阀的黏结,在泵人口或其他低压部位产生气蚀损害,腐蚀、锈蚀金属。
加强油中水含量的监测;室外使用的液压设备,最好用防风雨帐篷;加强系统密封措施、防水进入。油箱呼吸孔装干燥器;有条件的系统可安装“超级吸附型”干燥过滤器。
液压油在使用中主要监测油品的外观、黏度变化、色度变化、酸值变化、水分、杂质、戊烷不溶物、腐蚀等项目,定期检测这些项目可以提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故障。中国已颁布布了HL、HM油换油指标,分别为SI-I/or 0476和Sit/T 0599,原则上,使用中的液压油有一项指标达到换油指标时应更换新油。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况条件来选用油,见表5—2。
表5—2根据工作环境和工况条件来选用液压油
环境(工况) |
系统压力7.0Mpa以下系统温度50℃以下 |
系统压力7~14Mpa以下系统温度50℃以下 |
系统压力7~14Mpa以下系统温度50~80℃ |
系统压力14Mpa以上系统温度80~100℃ |
室内固定液压设备 |
HL液压油 |
HL或HM液压油 |
HM液压油 |
HM液压油 |
露天寒区和严寒区 |
HV或HS液压油 |
HV或HS液压油 |
HV或HS液压油 |
HV或HS液压油 |
地下、水上 |
HL液压油 |
HL或HM液压油 |
HL或HM液压油 |
HM液压油 |
高温热源或旺火附近 |
HFAE HFAS液压油 |
HFB HFC液压油 |
HFDR液压油 |
HFDR液压油 |
根据摩擦副的形式及其材料选用液压油,见表5-3.
表5-3 根据摩擦副的形式及其材料选用液压油
工况条件 |
液压油类型 |
压力大于7MPa的精密机床,14Mpa的不含青铜件的液压系统,高压叶片系统 |
含锌油 |
压力大于15Mpa的叶片泵和大于34Mpa的柱塞泵 |
无灰油 |
有电液伺候阀的系统 |
清净油 |
含银部件液压系统 |
抗银油 |
不同类型泵满足运行的黏度界限见表5-4
表5-4 不同类型泵满足运行的黏度界限
泵 型 |
最高黏度/(mm²/s) |
最低黏度/(mm²/s) |
齿轮泵 |
2000 |
20 |
柱塞泵 |
1000 |
8 |
叶片泵 |
500~700 |
12 |
(1)一般对于室内固定设备,液压系统压力≤7 0MPa、温度50%以下选用HL油;系统压力7 O~14.0MPa、温度50℃以下选HL或HM油,温度50~80℃选HM;系统压力≥14.0MPa选HM或高压抗磨液压油。
(2)对于露天寒区或严寒区选HV或HS油。
(3)对于高温热源附近设备,选抗燃液压油。
(4)对于环保要求较高的设备(如食品机械),选环境可接受液压油。
(5)对于要求使用周期长、环境条件恶劣的液压设备选用液压油优等品;对于要求使用周期短、工况缓和的液压设备选用液压油一等品。
(6)液压及导轨润滑共用一个系统,应选用液压导轨油。
(7)使用电液脉冲马达的开环数控机床选用数控机床液压油,使用电液伺服机构的闭环系统,选用清净液压油。
(8)含银部件的液压系统,选用抗银液压油。
黏度偏大,会使运行系统压力损失增加;黏度偏小,泵的内泄漏增大,容积效率降低;黏度过低,会使系统压力下降,磨损增加。液压系统工作的工作温度及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温度的变化必然引起油品黏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油品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要小,即油品的黏温性能较好。
随着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温度、精度、功率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液压元件的小型化、轻型化,使得液压系统滑动部位在启动和停运时大多处于边界润滑状态。为防止磨损及擦伤常在油品中添加抗磨剂,以提高油品的抗磨性能,满足润滑的要求。
稳定性应包括: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剪切稳定性、水解安定性、低温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
液压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混入空气,空气在液压油中以掺混和溶解两种状态存在。溶解在油中的空气在液压油中可能引起气穴和气蚀;掺混到油中的空气,以气泡状态悬浮在油中,它对液压油的黏度和压缩性都有影响。
液压系统漏油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要求液压油对密封垫圈等塑性材料具有不侵蚀、不收缩、不膨胀的性能。
液压油的过滤性受油中不溶性胶质、沥青质和污染粒子的影响。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控制元件的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高压化使泵的间隙很小,这都增加了装置对油中杂质的敏感性,微小的杂质颗粒都会引起液压元件的异常磨损和失灵,所以油在进入控制元件前,必须经过过滤。这就要求液压油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
HV、HS液压油均被称为低温抗磨液压油,即是在HM基础上改善其低温性能的液压油,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黏温特性。HV油黏度指数高达130以上,倾点比HM油低,适用于寒区;HS比HE油具有更好的黏温特性和低温性能,黏度指数高,倾点更低,适用于严寒区。
为满足特殊液压机械和特殊应用场合,国内生产的不属于标准分类范畴的专用液压油,主要包括航空液压油、舰用液压油、抗银液压油、清净液压油、数控液压油、采煤机油、炮用液压油等,其质量性能大部分介于HL~HM之间或近于HV。
抗磨液压油按抗磨添加剂组成主要分为含锌型抗磨液压油(有灰型)和无灰型抗磨液压油两种:含锌型抗磨液压油中所含抗磨剂主要是一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无灰型抗磨液压油主要使用抗磨剂是硫代磷酸酯或磷酸脂类化合物,无灰型抗磨液压油具有更好的水解安定性、过滤性,对镀银部件无腐蚀。两种液压油性能比较见表5-1。
表5-1有灰型与无灰型抗磨液压油性能比较
项 目 |
有灰(锌)型油 |
无灰型油 |
灰分 |
高 |
无 |
金属 |
Zn、Ca或Ba |
无 |
总酸值(KOH)/(mg/g) |
约1.5 |
约0.2 |
热稳定性 |
中 |
良 |
水解安定型 |
一般到好 |
很好 |
破乳化型 |
差 |
优 |
氧化安定性 |
好 |
优 |
对铜、青铜腐蚀 |
可能性大 |
可能性小 |
泵适应性(叶片泵) |
适应 |
适应 |
柱塞泵 |
不适应 |
适应 |
FZG齿轮试验 |
优 |
好 |
空穴 |
可能 |
无 |
环境污染 |
可能性高 |
可能性低 |
多效能力 |
一般到好 |
极好 |
成本 |
中等 |
较高 |
高压抗磨液压油理化指标与HM液压油优等品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丹尼森高压叶片泵(T5D 17 5MPa)和高压柱塞泵(P46 35MPa)台架试验,完全满足美国丹尼森(enison)HF一0规格,体现了当前液压油最高水平,如MBMHF一0 46#高压抗磨液压油。
GB 11118.1__94将HM油分为一等品和优等品,一等品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抗氧防锈性和抗乳化性,而优等品是参照美国丹尼森公司HF一0标准制定的,增加了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过滤性、剪切安定性等试验,在锈蚀和抗磨性上也提高了苛刻度。
汽车更换机油后,在怠速或行使过程中出现机油灯报警,也就是司机朋友们常说的“亮红灯”。出现“亮红灯”往往表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有故障,它提示发动机的机油压力过低,应立即停车检查,若继续行驶,将会导致发动机因润滑不良而磨损加剧,甚至危及机件的正常运转,造成发动机故障。
当出现“亮红灯”现象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通常,选用机油黏度都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选择,如果黏度选择不当,比如中原地区夏季气温高,若选用SAE 30油,就容易出现“亮红灯”问题。对于车况较差的车辆,如车龄较长,长期超载运行的重卡或保养不及时和保养不当的车辆,其发动机活塞和汽缸间隙较大,在选用的时候,可以适当选用黏度标号高的机油。比如,正常选用SAE 40油,车况较差的,就可选用SAE 50沽,这样可适当保证机油压力正常。如果车况太差,就必须彻底修理发动机。
使用了不合格油品,机油黏度或剪切安定性不符合要求;机油消耗过多,机油量不足,可导致机油压力不足。另外,油底壳机油被燃油稀释,机油黏度变小,也可导致机油压力降低,从而带来“亮红灯”问题。
在GB 11118.1__94《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产品标准中对液压油产品名称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化的标记,标记示例:
液压油L-HM46(优等品),其中“L”表示润滑剂类别,“HM”表示抗磨液压油,“46”表示黏度等级(按GB 3141__94规定),“优等品”表不产品质量符合GB 11118.1中所规定的质量等级的档次。在实际应用中,也可称作L—HM46液压油(优等品)。
高品质润滑油正常使用过程中,黏度只会有较小的变化:盲目延长换油周期,也会使机油黏度变稠;而劣质机油则不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润滑油严重氧化。
欧美国家有代表性的液压油规格主要有德国国家工业标准DIN 51524.(Ⅱ)-1985(HM级)、DIN 51524(Ⅲ)-1990(HV级);法国国家标准NF E48-603-1983,包括HH、HL、HM、HV;美国unison公司规格,HF-1为抗氧防锈HL型,HF-2、HF-0为HM抗磨型规格,其中HF-0规格对水解安定性和氧化腐蚀性提出高要求,还增设了热稳定性、过滤性和高压叶片泵及高压柱塞泵试验,代表了国际上液压油产品的最高水平。
美国Cincinnati—Milacron公司规格,其中P-38、P-55、P-57为抗氧防锈HL型;P-68(IS032)、P-69(IS()46)、P-70(:IS068)为抗磨HM型;P-75A、P-75B和P-75(:为抗磨专用型。
美国Vickers公司规格,主要是抗磨液压油Vickers M-2950-S(35VQ25t,)和Vickers I-286-S(V-104C)两种规格。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规格,ISO/T(:28/SC4分技术委员会已出台了.[SO 11158—1997(包括HL、HM、HG、HV、HS)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产品标准,ISO 12922—1999难燃液压液,ISO/I)IS 15380-2000环境可接受的液压油产品标准。已将环保型绿色液压油正式列到规格标准中。国外液压油规格标准虽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规格质量水平一般,但国外一些石油公司产品说明书中经常注明这些产品同时符合DIN 51524·NF E48603、Denison HF-O,ISO/D 11158等典型规格,说明这些产品实际水平高于官方水平。
中国已制定了GB 11118.1q4《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产品标准,由于当时ISO仅发布了ISO/CD 11158_90矿油型液压油标准草案,尚未转为正式标准,中国HM、HV、HS液压油产品标准一级品参照法国NF FA8-603制定,优级品参照美国I)enison HF一0—1983规格的理化指标制定,较一级品增加了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过滤性和剪切安定性等项目。
高压抗磨液压油在GB 11 118.1__94 HM液压油优等品基础上增加了高压柱塞泵(Denison P-46)和高压叶片泵(Denison T5D)台架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Denison HFl_0规格,MBM液压油在质量标准及性能上已达到了国际水平,且品种齐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0)提出了“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第四部分H组”分类,中国则等采用ISO标准制定了H组分类标准GB 763 1 2一2003。
国际液压油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烃类液压油(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另一类是抗燃(或难燃)液压油。其中矿物型液压油按分类标准GB 763 1 2一2003又可分为:
L-HH液压油是一种无剂的精制矿物油,它比全损耗系统用油L-AN(机械油)质量高,这种油品虽列入分类中,但液压系统不宜使用,中国不设此类油品,也无产品标准。
L-HL液压油是由精制深度较高的中性油作为基础油,加入抗氧、防锈和抗泡添加剂制成,适用于机床等设备的低压润滑系统。HL液压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防锈性、抗乳化性和抗泡性等性能。使用表明,HL液压油可以减少机床部件的磨损,降低温度,防止锈蚀,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换油期比机械油长一倍以上。中国在液压油系统中曾使用的加有抗氧剂的各种牌号机械油现已废除。目前中国L—HL油品种有15、22、32、46 68 100共六个黏度等级,只设一等品产品。
L-HM液压油是在防锈、抗氧液压油基础上改善了抗磨性能发展而成的抗磨液压油。L-HM液压油采用深度精制和脱蜡的HVIs中性油为基础油,加入抗氧剂、抗磨剂、防锈剂、金属钝化剂、抗泡沫剂等配制而成,可满足中、高压液压系统油泵等部件的抗磨性要求,适用于使用性能要求高的进口大型液压设备。从抗磨剂的组成来看,L-HM液压油分含锌型(以一烷基一硫代磷酸锌为主剂)和无灰型(以硫、磷酸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剂)两大类。不含金属盐的无灰型抗磨液压油克服了由于锌盐
抗磨剂所引起的如水解安定性、抗乳化性差等问题,目前国内该类产品质量水平与改进的锌型抗磨液压油基本相当,在液压油产品标准GB 11118.1__94中,L HM液压油一等品与法国NF E48-603和德国DIN51524(Ⅱ)规格相当,设有15、22、32、46、68、100、150七个黏度等级;优等品质量水平与美国Denison HF-0理化性能相当,比一级品增加了热稳定性、水解安定性、过滤性、剪切安定性要求,并在叶片泵抗磨性试验上提出高要求,设有黏度等级15、22、32、46、68五个。
L-HG液压油亦称液压导轨油,是在L-HM液压油基础上添加抗黏滑剂(油性剂或减摩剂)将振动或间断滑动(黏一滑)减为最小。GB 11118.1__94中规定HG液压油设有32、68两个黏度等级,只有一等品。
L-HV液压油是具有良好黏温特性的抗磨液压油。该油是以深度精制的矿物油为基础油并添加高性能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具有低的倾点、高的黏度指数(>130)和良好的低温黏度。同时还具备抗磨液压油的特性(如很好的抗磨性、水解安定性、空气释放性等),以及良好的低温特性(低温流动性、低温泵送性、冷启动性)和剪切安定性。该产品适用于寒区-30℃以上、作业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室外中、高压液压系统的机械设备。HV的产品质量等级分别为优等品和一等品,优等品设有10、15、22、32、46、68、100共七个黏度等级,等品设有
10、15、22、32、46、68、100、150共八个黏度等级。
L-HS液压油是具有更良好低温特性的抗磨液压油。该油是以合成烃油、加氢油或半合成烃油为基础油,同样加有高性能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具备更低的倾点、高的黏度指数(>130)和更良好的低温黏度。同时具有抗磨液压油应具备的一切性能和良好的低温特性及剪切安定性。该产品适用于严寒区-40℃以上、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室外作业中、高压液压系统的机械设备。HS液压油的质量等级分优等品和一等品,均设有10、15、22、32、46共五个黏度等级。
L-HR液压油是改善黏温性的HL液压油,用于环境变化大的中、低压系统;但中国在GB 11118.1_94中不设此类油品,如果有使用L-HR液压油的场合,可选用L-HV液压油。
高压抗磨液压油质量性能符合GB 11118.1_94中L-HM优级品规格,同时还增加了高压叶片泵(unison T5D)和高压柱塞泵(Denison P46)台架试验,具有更良好的抗磨性能。产品设32、46、68、100四个黏度等级。满足美国Denison HF-0规格和Cincinnati.-Milacron公司P-68、P-69、P-70规格要求,达到了当前国际同类产品标准的水平。高压抗磨液压油适用于装配有叶片泵(工作压力175MPa以上)及柱塞泵(工作压力
32MPa以上)的不同类型国产或进口高压及超高压液压设备。
清净液压油完全符合中国L-HM抗磨液压油国家标准GB 11118.1—94。其质量达到DIN 51524(Ⅱ)和ISO L-HM规格,该油品特别在清净性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清净液压油可用做冶金、煤炭、电力、建筑行业引进及国产的中高压(8~16MPa)及高压(16~32MPa)液压设备,对污染度有严格要求的精密液压兀件的工作介质。
液压油可能通过溢出或泄漏(非燃烧)进入环境,一些国家立法禁止在环境敏感地区,如森林、水源、矿山等使用非生物降解润滑油,尤其在公共土木工程机械的液压设备中要求使用可生物降解液压油。
目前国外许多公司如ARAL公司、Mobil公司、BP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环境可接受的液压油,占液压油总量10%。些资料表明,各类油的生物降解率不同,其中以植物油生物降解性最好,且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合成酯各方面性能平衡较好,但成本太高;聚乙一醇易水溶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且与添加剂混合后会产生水系毒性。因此,在欧洲,以植物油为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润滑油在市场中占有较大比例。中国是润滑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研制环境可接受的液压油是今后的发展
趋势。
环境可接受的液压油,除了具有可生物降解性、低毒性以外,还应添加抗氧剂、清净分散剂、极压抗磨剂等各种功能的添加剂来满足液压系统苛刻的要求。而这些添加剂也应是可生物降解的,并且对所选择的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影响要小。目前国内可生物降解液压液正在研制中,其产品标准尚未制定。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型液压油的品种将会不断涌现,并推广使用。
为满足特殊液压机械和特殊场合使用的液压油,国内还生产了其他专用液压油,它们的质量标准等级大多数为军标或企业标准,质量等级基本上是HL~HM,或近于HV。由于习惯应用,故这些油仍有市场,可归入HM、HV、HS的框架之中。
多级液压油即HV(高黏度指数)液压油,是具有良好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性能的液压油,多级液压油一般通过加入黏度指数改进剂来提高黏度指数,另外,合成油也具有高黏度指数特点。
所谓多级液压油是相对于单级油而言,单级液压油的分类定义由ISO 3448和ASTM D2422给出,只规定了油品在40℃的黏度级别,多级液压油由ASTM I)6080确定,该分类方法不仅给出了40℃的黏度级别,还规定了低温性能、黏度指数、剪切性能。
1) L-HH液压油
2) L-HL液压油
3) L-HM液压油
4) L-HG液压油
5) L-HV液压油
6) L-HS液压油
7) L-HR液压油
8) 高压抗磨液压油
9) 清净液压油
10) 环境可接受液压液
11) 其他专用液压油
12) 多级液压油
由于车辆设计的改进和用户的要求的提高,以及换油期的延长,车辆传动部位的润滑要求较过去更加严格,但API GL-5齿轮油规格和标准台架已经发布,应用了30多年,API规格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和车辆的技术进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需要对其热稳定性、防腐蚀性、耐久性等加以改进。
为此,美军推出了MIL-L-2105E后桥齿轮油规格,国外各汽车公司也纷纷在API GL-5基础上添加了特殊要求,日本同时推出了GL-5+规格,美国还推出了PG-1、PG-2车辆齿轮油(PG-1适用于重负荷手动变速器,PG-2适用于后桥传动机构)。各种规格都提高了高温清净性、抗氧化性、抗磨损性、密封适应性和铜合金适应性等,特别是PC-2在150℃的高温下仍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所以,中国推出了“齿神”GL-5+,该产品等效采用MIL-L-2105E要求和PG-2规范。
目前GL-5是API(美国石油学会)车辆齿轮油分类的最高质量等级,能够满足大多数车辆驱动桥齿轮正常的润滑需求。随着车辆的升级换代,齿轮承载能力增加导致油温升高,对油品热氧化安定性要求更加苛刻,与此相关,还要求进一步提高油品使用寿命。齿轮油新规格PG-2主要是改进了GL-5主要使用性能,包含了GL-5的评定项目,增加了齿轮剥落试验(Mark Spelling)和密封件适应性试验ASM I 5662,强调了热稳定性、清
洁性和油封相容性,换油期更长。
(1)发动机配气系统噪音是由于液压气门挺柱与凸轮(或气门座)间产生间隙造成的。产生间隙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液压挺柱磨损过多,造成挺柱内部机油泄压较快,需要换液压挺柱。
(2)曲轴箱油面过高或过低,需检查发动机油位。
(3)挺柱脏污,需清理液压挺柱。
(4)气门导管磨损,需铰气门导管并更换加粗气门杆的气门。
(5)气门座或气门锥面失圆,需研磨气门座和气门锥面。
(6)机油太稀,改用高黏度级别的机油。
(7)机油压力低,请检查机油压力低的原因。
表4-4齿轮油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 |
可能原因 |
改进措施 |
腐蚀 |
缺少防锈剂 |
用含防锈剂的油 |
油中含水 |
勤排水、勤换油 |
|
油中含腐蚀性的极压剂 |
换好油 |
|
油氧化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腐蚀磨损 |
勤换油 |
|
污染物 |
查找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入油中 |
|
泡沫 |
缺少抗泡剂、抗泡剂析出 |
用含抗泡剂的油、补加抗泡剂 |
油面高度不当 |
控制加油量 |
|
空气进入油中、油中含水 |
防止空气和水进入油中 |
|
沉淀或油泥 |
添加剂析出 |
换油 |
遇水乳化 |
使用抗乳化性好的油或补加抗乳化剂 |
|
油氧化生成不溶物 |
使用氧化安定性好的油 |
|
黏度增加 |
氧化 |
使用氧化安定性好的油 |
过热 |
避免过热 |
|
黏度下降 |
增黏剂被剪断 |
使用剪切稳定性高的增黏剂 |
污染 |
查找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入油中 |
|
漏油 |
齿轮箱损坏 |
修理齿轮箱,或暂时用高黏度油 |
密封件损伤 |
更换密封件 |
|
不正常发热 |
齿轮箱中油太多,或齿轮油箱不足 |
控制加油量 |
油黏度太大 |
降低黏度 |
|
载荷过高 |
降低载荷 |
|
齿轮箱外尘土堆积妨碍散热 |
清洁齿轮箱外壳及邻接的金属部件 |
|
污染 |
主机装配或零件加工时留上的污物 |
排掉脏油、清洁齿轮箱、换新油 |
由通气孔进入的污染物 |
防止污染物由通气孔进入齿轮箱 |
|
齿面磨粒磨损 |
磨削或其他污染粒子 |
换油、清洁齿轮箱 |
齿面烧伤 |
缺油 |
提供足够的油量 |
载荷过高 |
降低载荷 |
|
擦伤 |
齿面温度高 |
降低操作温度 |
油膜破裂 |
用极压性更好的齿轮油 |
|
问题 |
可能原因 |
改进措施 |
点蚀 |
油黏度小 |
使用高黏度的油 |
齿面粗糙 |
提高齿面光洁度 |
|
局部压力太高 |
用极压性更好的齿轮油 |
|
重载荷下滑动 |
增加油的黏度或使用极压齿轮油 |
|
胶合 |
齿面粗糙 |
提高齿面光洁度 |
安装误差引起的齿轮齿合不良 |
改进装配质量 |
|
低温启动不良 |
换用低温启动性能好的油品 |
(1)机油表或传感器失灵。
(2)机油黏度太高。
(3)机油主油道有堵塞之处,或缺体内通向曲轴轴承的油道有堵塞之处。
(4)机油限压阀开启压力调的过度,或限压阀弹簧太硬。
(5)机油限压(柱塞式)卡滞或黏着在关闭的位置。
(6)机油滤清器堵塞而旁通阀又不能开启。
(7)新装发动机主轴承或轴颈与轴承间隙过小。
汽车后桥和手动变速箱采用飞溅式润滑,旋转的齿轮将润滑油喷溅到齿面及轴承上。存在于油中的磨屑对齿轮润滑影响很大,它是一体磨料磨损的原因之 ,同时磨屑也是润滑油氧化的催化剂。齿轮处于运行状态, 定会产生磨损,当然会产生磨屑。但汽车后桥齿轮箱、手动变速箱一般采用磁性塞吸住磨屑,没有外设过滤装置,所以齿轮油必须定期更换。
高档车辆齿轮油系深度精制的基础油和高质量的添加剂所组成。各种添加剂的用量经过了仔细的平衡,通过了各种严格的实验室试验和后桥齿轮台架试验。高档润滑油具有适当的黏度、良好的承载性、抗磨性热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防锈性、抗泡性和储存稳定性。使用高档车辆齿轮油可有效地保护齿轮,延长齿轮装置的寿命。
汽车润滑剂的成本只占汽车操作成本的很小部分。以美国统计数字为例,如表4—3所不。
表4-3专业运输车队运营费用比例 %
燃料 |
轮胎 |
维修 |
折旧 |
管理费 |
润滑油 |
37 |
6 |
27 |
16 |
13 |
1 |
美国115个主要运输车队的统计结果表明,润滑油只占汽车总运营成本的1%。所以,有些用户只考虑润滑油的价格,而不考虑产品质量是不明智的。
高档油的价格比低档油高,但其使用寿命长,折算为“润滑油消费额/万公里”,其实使用高档油是划算的。另外高档油还可节省燃料,降低保养及大修费用等好处。综合考虑,用高档油更经济,所以润滑油的消费观念应该更新。
目前市场上的劣质车辆齿轮油,不能满足现代汽车使用要求。伪劣产品的基础油中加有渣油、沥青劣质橡胶或润滑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等,现在市场上很多劣质齿轮油采用非标基础油,这些组分热氧化安定性差、黏温性能差、储存安定性差、低温性能差。伪劣产品中添加剂质量差,多使用氯化石蜡,加量不够或配比不当,性能不好,造成车辆早期快速磨损。元素分析可以发现含有氯元素,会造成腐蚀磨损。使用时黏度增长快、油泥和沉淀多。劣质车辆齿轮油是汽车双曲线齿轮快速、
异常磨损的主要原因。
有些伪劣油的效果不是很快可以看出来的,短期内用户不易识别。很多人不了解优质润滑油贵的价值是真正保护机件,错误计较眼前利益,以为买便宜油可省钱,不知这些劣油害了机器,不但要花更多钱去修理,甚至误时误事,机毁人亡。由于伪劣油成本低,利润高,而廉价和灵活的经销手段对很多人具有吸引力,加上很多车主对油品质量的判断能力及油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几乎全球所有的知名润滑油生产商都不推荐用户补加其他添加剂,MBM机油作为一种高品质机油,已经添加了性能良好、比例合理的添加剂。所以,我们也不推荐用户在MBM机油中添加其他添加剂。
原因是:补加其他化学成分不明的添加剂,极有可能引起机油内在抗磨、抗氧、清净分散诸多性能平衡被破坏,使机油发生异常衰败,从而导致发动机的损坏。
故障现象:发动机冷却系统容纳不了规定的冷却水量;在运行中冷却水消耗异常,发动机温度过高。
故障原因:发动机运行时缺水;冷却水循环不畅通;冷却水结冰(冬天),水箱冻阻;水泵、汽缸垫漏水。
建设检查方法:用手摸散热器,上水室感到烫手,但下水室感到冰手,说明散热器有冻阻问题;对老车及夏季用普通水的车辆,应注意冷却系统内水垢沉淀情况;检查有无漏水。
排除方法:检修或更换相应部件;使用优质水箱防冻液。
渣油型齿轮油(黑齿轮油,冬季要烤车)热氧化安定性差、储存时易生成沉淀;由于配方不合理,容易引起锈蚀。此外,渣油型齿轮油使用氯化石蜡,存在腐蚀和毒性问题。渣油型齿轮油标准在中国已经废止,所以,现在生产的渣油型齿轮油,违反了质量法规,是伪劣品。
故障现象:行驶时水温超过90℃或沸腾;行驶时水温大概在90℃,停机后马上沸腾。
故障原因:百叶窗开度不足,影响风量;风扇皮带打滑或松弛;节温器不能全开;水泵工作不良;水套或散热器内积聚水垢,铁锈或杂质,形成管道堵塞,阻碍水流;燃烧不良,如点火时间过迟等;发动机润滑不良。
建议检查方法:检查机油是否变质;检查冷却系统相应部件;如上述检查正常,需检查燃烧系统。
排除方法:更换机油;检修相应冷却系统部件;调整点火系统等。
由于润滑油添加剂技术的进步,车辆齿轮油的添加剂已由硫一磷一氯一锌型变成硫一磷型。硫一磷型齿轮油热氧化安定性好、防锈性好等。但硫一磷一氯一锌型齿轮油(18号双曲线齿轮油)添加剂用量大、长期储存易生成沉淀、遇水易水解造成腐蚀。
国内外均已强制淘汰18号双曲线齿轮油。
故障原因柴油燃烧不完全;燃油供给系统故障;喷油压力过低,雾化不良;出油阀密封不良,使断油不彻底;个别喷油嘴滴油,有阵阵烟和突爆声;喷油过早,有比较响的敲缸声;供油量过大,有部分柴油燃烧不完全;空气供给系统故障;空气滤清器堵塞,新鲜空气不足;消声器堵塞,排气不尽;压缩系统故障;汽缸活塞、活塞环漏气,使压缩比降低;内阻力过大;运动件装配间隙过小,部件升温后情况更严重,增加摩擦;润滑不良,变为干摩擦。
建议检查方法:引起问题的原因可能性比较多,检查方法比较复杂,应将汽车送往专业汽修厂修查。
故障原因主要是过量机油参与燃烧;汽缸、活塞间隙过大;汽缸、活塞环的间隙过大;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侧间和开口背隙过大;活塞环的开口对齐;进/排气门杆与进气套管间隙过大;进/排气门油封老化。
建议检查方法:运转时机油加油口喘气量大(燃油从活塞进入);机油加油口无喘气(机油从进/排气门导管进入);排气管冒蓝烟而且机油耗量大。
车辆齿轮油质量等级的判断是以标准台架数据为准,但标准台架试验费用高、周期长、可操作性差,一般在产品定型试验时采用。但国内市场车辆齿轮油假冒伪劣产品多,部分产品不加添加剂,导致汽车齿轮快速、异常磨损,对这类油品来说四球机极压试验是最好的、最快的判断办法,所以国内汽车厂仍用四球机极压试验来判断车辆齿轮油的质量。
但四球机极压试验不能作为准确、有效判断车辆齿轮油质量的充分依据。
回答是否定的。齿轮油的极压性太强,易造成腐蚀性磨损。车辆齿轮油应具有适度的极压性,以维持适当的承载性和抗腐蚀性。过去常用四球机极压试验来评价车辆齿轮油,以为最大无卡咬负荷和烧结负荷越大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况且不同类型的极压剂在四球机试验中的表现是不同的,例如,硫一磷一氯一锌型油的P。值就比硫一磷型油高,但不能就由此得出前者的承载能力比后者高的结论。实际上,硫一磷型复合剂的用量只有硫一磷一氯一锌型复合剂的一半,但承载能力相当甚
至更好。
原则上,气温低、负荷小的条件下,可选用黏度较小的车辆齿轮油;气温较高、负荷较重的条件下,可选用黏度较大的油品。
(1)选用车辆齿轮油黏度等级,主要根据其使用环境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齿轮油的黏度应保证最低温度下的车辆顺利起步,又能满足油温升到最高后的润滑要求。一般情况下中国南方地区可选用90号或140号油,东北及西北寒区宜选用80W/90或75W/90号油。其余中部地区宜选用85W/110或85W/140号油。
(2)对于重载或道路条件恶劣的车辆,应选用高一级别黏度牌号车辆齿轮油。
(3)选用齿轮油时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温度及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决定。一般夏天选用齿轮油的黏度高一些,如140或85W/140。冬季选用黏度低一些的齿轮油,如90或80W/90。在重载、道路条件恶劣或齿轮机构有相当磨损量的条件下,应选择高一级别黏度牌号的齿轮油。在车辆各传动装置对齿轮油使用性能要求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选用同一性能级别的齿轮油。
(4)不要误以为高黏度齿轮油的润滑性能好。使用黏度太高标号的齿轮油,将会使燃料消耗显著增加,特别是对高速轿车影响更大,应尽可能使用合适的多级齿轮油。在保证润滑条件的前提下,应选用黏度级别低、多级的齿轮油。
车辆齿轮油的选用原则主要根据驱动桥类型、工况条件、负荷及速度等确定油品使用的质量等级,根据最低环境使用温度和传动装置最高操作温度来确定油品黏度等级。
一般情况下,螺旋伞齿轮驱动选用GL-3;中等速度和负荷的单级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平均接触应力在1500MPa以下,国产轻型汽车后桥、汽车手动变速箱选用GL-4车辆齿轮油;高速重载双曲线齿轮、齿面接触应力高达2000~4000MPa,滑动速度为10m/s,必须选用GL-5车辆齿轮油。
(1)故障原因:柴油中有大量水分进入燃烧室;汽缸、缸盖或水套有裂缝与泄漏;缸盖螺栓松紧度不均匀。
建议检查方法:用手接近消声器出口,手上有水珠。
排除方法:清洗油路、过滤柴油、去掉柴油中水分;如汽缸、缸盖有裂缝、需要换新零件;重新拧紧缸盖螺栓。
(2)故障原因:供油时间不准确,使柴油燃烧不完全形成油雾气;喷油嘴开启位堵塞,柴油雾化不均匀;喷油嘴顺序错乱,喷油时间错误;汽缸压缩不良,影响柴油燃烧。
建议检查方法:用手接近消声器出口,手上无水珠。
排除方法:调整供油时间;更换喷油针阀,校正喷油嘴;更正确油顺序;修理柴油机、提高压缩比;增加热车时间。
表4-2车辆齿轮油适用环境温度
黏度级别 |
运动黏度(100℃)-(mm²/s) |
环境温度/℃ |
黏度 级别 |
运动黏度(100℃)-(mm²/s) |
环境温度/℃ |
70W |
≮4.1 |
-45~0 |
190 |
32.5~<41.0 |
0~<+50 |
75W |
≮4.1 |
-35~+10 |
250 |
>41.0 |
0~<+50 |
80W |
≮7.0 |
-26~+10 |
75W/90 |
13.5<18.5 |
-35~+40 |
85W |
≮11.0 |
-15~+10 |
80W/90 |
13.5<18.5 |
-26~+40 |
90 |
13.5~<18.5 |
-12~+40 |
85W/90 |
13.5<18.5 |
-15~+40 |
110 |
18.5~<24.0 |
-9~+45 |
85W/110 |
18.5<24.0 |
-15~+45 |
140 |
24.0~<32.5 |
-5~+50 |
85W/140 |
24.0<32.5 |
-15~+50 |
85W/90代表多级车辆齿轮油的黏度等级,其中85W表示在-12℃下表观黏度不大于150000mPa·s,90表示100℃下运动黏度在13.5~18.5mm²/s之间。w是英文单词“冬季”(Winter)的个字母,表示此油可在低温下使用。
多级车辆齿轮油比单级油的使用温度范围宽,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和良好的高温润滑性,并具有定节能效果。
发动机低速转动时,在汽缸盖罩可听到明显的“嚓嚓”声,加速性能下降,高速运转时排烟颜色差。
产生故障的原因是气门弹簧折断、气门弹簧太软等。
建议检查方法:拆下汽缸盖罩、检查弹簧有否折断;用把起子把弹簧从下往上推,如果声响消失就代表弹簧过软。
排除方法:更换新弹簧、在弹簧下加垫片。
座圈声响比气门异响大,而且没有规律,忽大忽小的“嗒嗒”声、中速时声响清晰、柴油机出现声响时故障缸会燃烧不良或不工作、排气管冒黑烟或白烟。
产生故障的原因是气门座圈与孔配合过宽,产生松动;气门座圈材料选择不当,受热变形。
建议检查方法:在汽缸盖罩气门一侧观察,声响在气门头部的一般为气门座响;声音时有时无,忽大忽小;拆下汽缸盖罩测量气门间隙如果气门间隙正常而声音还在,就是气门座松动的噪音;气门座圈移位断裂。
排除方法是选择符合规格要求的气门座圈;装配时过盈量符合要求等。
车辆齿轮油黏度分类按SAE J306分类,如表4-1所示。
表4-1车辆齿轮油黏度分类
黏度 等级 |
黏度为150000mpa·s时 最高温度/℃ |
运动黏度(100℃)/(mm²/s) |
|
最低 |
最高 |
||
70W |
-55 |
4.1 |
—— |
75W |
-40 |
4.1 |
|
80W |
-26 |
7.0 |
—— |
85W |
-12 |
11.0 |
|
80 |
—— |
7.0 |
小于11.0 |
90 |
—— |
13.5 |
小于18.5 |
110 |
—— |
18.5 |
小于24.0 |
140 |
—— |
24.0 |
小于32.5 |
190 |
—— |
32.5 |
小于41.0 |
250 |
—— |
大于41.0 |
—— |
中国车辆齿轮油根据组成特性和作用要求分为普通车辆齿轮油、中负荷车辆齿轮油、重负荷车辆齿轮油三个品种,分别相当于API分类的GL-3、GL-4、GL-5。其中:
GL-3用于手动变速器,螺旋伞齿轮的驱动桥;
GL-4用于手动变速器,螺旋伞齿轮、使用条件不太苛刻的准双曲面齿轮的驱动桥;
GL-5用于使用条件苛刻的准双曲面齿轮及其他条件齿轮的驱动桥。
柴油机冷车怠速时,在汽缸盖部位发出“嗒嗒”的金属敲击声音、声音随转速增大、柴油机温度升高后声响减弱。
产生故障的原因是气门间隙调整螺钉松动或调整不当、气门间隙过大、气门导管与气门杆间隙过小或积炭严重等。
建议检查方法:在汽缸盖罩气门一侧观察,在各种转速下均有声响,留意声音来源,找出故障缸;柴油机温度升高后声响是否减弱;拆下汽缸盖罩测量气门间隙,看是否过大。
构成机油的基础油、增黏剂质量较低,在重负荷、高扭矩条件下,增黏高分子聚合物在高剪切应力作用下,长分子链被打断,导致机油黏度下降,使抗磨性能差,从而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得到润滑。会增大发动机磨损、增大发动机噪音、润滑效果差、发动机工作温度高、水箱易开锅、同时机油失效。
柴油会被水与各种有机物及无机物所污染,其中无机杂质特别值得注意。按车用柴油机的技术条件,是不允许柴油中含有机械杂质的,但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柴油可能会受到污染、混人杂质。因此,许多柴油车用户,为了降低柴油中无机杂质的含量普遍采取将柴油沉淀24 h的办法,这对延长柴油机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好处。
不清洁的机油会影响机油的流动性,堵塞油路,影响润滑、散热、清洗三大作用,所以当机油中杂质过多时,应及时更换。
柴油机“游车”也是常见的故障之一,出现“游车”时,汽车难以行驶。出现“游车”的原因多数为供油系统的故障所引起的。这时,对喷油泵、调速器要作仔细检查,确认是否由于调速器的故障、喷油泵的各缸喷油不均等引起。
此外,油门操纵机构不灵活也会引起“游车”,出现“游车”现象较多。
中国车辆齿轮油等效采用美国API的质量等级分类,以GL开头,根据1、2、3、4、5顺序排列,数字越大,质量等级越高,如图4-1所示。GL-1、GL-2、GL-3已被API淘汰,中国目前还保留了GL-3规格。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进气系统,当空气滤清器堵塞时,柴油机供气不足,汽缸内喷油燃烧不完全,会造成功率下降。这时,即使把油门踩到底,仍感发动机没有劲,运转有发“闷”现象。此外,进气管所用橡胶软管如果刚性不足,会被吸瘪,也产生上述现象,应及时更换。
(1)基础油来源及精制程度不同,以未精制的蜡油甚至废油稍加处理做基础油,显然达不到精制要求,这种基础油即使使用进口添加剂也不能调制高质量油品。
(2)添加剂复配技术不同,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性能影响极大。
(3)调合工艺不同,像煎制中草药一样,同一个药方,煎制时间、火候、人药顺序不同,药效不同。调油工艺的差别也会导致油品性能的差异。
在发动机中使用内燃机油时,由于高温、空气的存在以及金属的催化作用,发生氧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会生成漆膜和积炭。
漆膜和积炭如果在活塞上沉积,严重时就会把活塞环黏死,环不能很好地起密封作用,会导致窜油等现象。漆膜和积炭如果沉积于摩擦副表面,会使摩擦损失增大,降低发动机有效功率。
(1)机件摩擦所产生的金属屑的催化作用。
(2)从空气中侵入的灰尘污染。
(3)燃烧时生成的烟炱污染。
(4)机油受热生成的胶质、氧化产物等。
(5)燃烧生成的酸性物质。
不加润滑油,油底壳油面自行升高,其主要原因有:
(1)汽缸套下部的橡胶密封圈损坏,汽缸垫损坏,汽缸套破裂或有气孔等,导致冷却水进入曲轴箱。燃油或混合气及燃烧的废气大量窜入曲轴箱,在曲轴箱凝结成液体后和机油混在一起。
(2)采用强制润滑的喷油泵或输油泵漏油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柴油机喷嘴雾化不好,燃烧不完全的燃油顺缸壁流入油底壳。
拉缸是指汽缸壁上,沿活塞移动方向,出现深浅不同的沟纹。影响因素主要有:
(1)活塞环与汽缸内表面滑动接触面过小,产生高温,发生在环与缸壁间的熔着,冷却后产生的碳化物,非常锐利的把汽缸划成沟槽。
(2)大修时装配不当会引起拉缸。解体大修对发动机是一件很重大的事,修理过程中任何装配和间隙不当都会引起发动机故障。所以大修必须有必要的设备,维修工必须技术精良。
(3)空气滤清器过滤效果不好,外来的尘土和杂质导致拉缸。
(4)活塞环材质低劣,易断环,也容易造成拉缸。
(5)机油清净分散剂差导致活塞环黏环、卡死甚至折断,导致拉缸。
(6)润滑油黏度太大,低温启动时润滑不良,发动机过热也是造成拉缸的因素。
(7)超载负荷过大,冷却液循环不充足,发动机过热造成拉缸。
“烧瓦抱轴”是发动机最忌讳的一种严重故障,一般是指发动机曲轴与支撑其转动的滑动轴承大瓦、小瓦之间由于不正常工作出现严重干摩擦,形成表面高温,轴颈与瓦相互烧结咬死,致使发动机无法转动。
汽车造成“烧瓦抱轴”的原因95%以上都是机械故障,通常是由于:
(1)曲轴与瓦的质量不好,轴颈与瓦面的光洁度差,尤其是大修更换过轴瓦的车辆,大修中磨轴刮瓦的工作不够精细,装配后轴与瓦的配合不好,接触面过小,难以形成油膜,加上瓦背面存在间隙,合金与瓦不能完全紧密贴合而松动走外圆,遮堵油孔致使供油中断形成干摩擦。
(2)大、小瓦安装不正确,间隙调整不当,接触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轴与瓦的接触面上难以形成机油油膜。有时轴瓦的紧固螺栓扭力过小,时间长了致使轴瓦松动,也会造成间隙变化影响润滑。
(3)机油泵严重磨损失效,供油压力减小,机油难以供应到指定润滑位置,造成轴瓦干摩擦。
(4)机油油道被杂质堵塞,使通往曲轴的机油受到阻隔,形成轴瓦干摩擦。
(5)机油管路泄漏,机油循环供应系统压力下降,机油难以供应到指定润滑位置,形成轴瓦干摩擦。
(6)冷车启动时猛轰油门,机油在低温较黏稠状态时尚未泵送到轴瓦,而轴瓦表面已形成瞬时高温,造成金属相互烧熔。
(7)发动机严重超负荷运转,出现长时间低速高扭矩工况,因发动机转速低时机油泵转速也低,供油量不足,但轴与瓦之间却形成高温,造成抱死。
(8)长期不换滤清器,造成异物进入油道,这些颗粒进入轴瓦问造成抱瓦,因为轴与轴瓦问隙很小。
(9)使用劣质滤清器或轴承材质不良应购买优质的汽车配件。
上述机械性问题是造成“烧瓦抱轴”的主要原因,只有以下情况可能因机油因素造成严重轴瓦故障;
(1)由于冷却水渗入机油中,造成机油乳化、变质、黏度完全丧失,在轴与瓦表面不能形成油膜,造成较严重的干摩擦。
(2)冬季发动机温度过低,燃油雾化不好,燃烧不完全使燃油顺缸壁流人油底壳稀释了润滑油,也会造成“烧瓦抱轴”。
(3)严寒季节使用黏度过大、低温流动性差的机油,或机油已氧化聚合,黏度太大,夏季高温季节使用黏度过低,无法形成有效油膜,或缺油严重,都可能造成机油在油道中流速过慢,不能按时泵送至轴瓦,致使轴瓦之间干摩擦。
发动机密封件和油封损坏,将造成润滑油的渗漏。一旦渗漏发生,在发动机外部就可以观察到。排气管冒蓝烟,则是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润滑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燃烧室。
(1)导管与气门杆之间发生磨损,间隙过大,在进气行程时,气门罩中的润滑油滴就会沿间隙进人燃烧室,如发生这一故障或扩大了气门导管孔径,应选配大一号气门气杆的进气门。
(2)气门挡油圈失效,不能有效阻止机油通过气门进入燃烧室。
(3)活塞环与汽缸壁磨损过大,油环刮油作用减弱,使机油进入燃烧室。
(4)曲轴箱通风阀发生黏结而不能移动,失去控制通风量的作用,曲轴箱中过多的润滑油蒸气便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进入进气管。
例如,某发动机多处机油渗漏:一辆汽车行驶10万公里,发现排气管冒蓝烟,虽经多次更换轴密封也无济于事。经解体检查废气循环系统发现,气门摇臂罩盖内壁的进气孔和两个排气孔完全堵塞,怠速单向阀胶结卡死。因此引发曲轴箱内废气压力过高,使机油从各接合部位向外渗漏,造成机油消耗。后经疏通清洗废气循环系统并重新装配,故障根本消除。
现代汽车,无论哪种型号的发动机都有完善韵废气循环系统。在使用和维修时务必注意定期检查和清洗,否则,一旦堵塞,就会引起费机油,窜气等故障。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一般采用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
假如您的车有“烧机油”的现象产生的话,建议您首先要检查发动机的油封或衬垫是否有损坏情况,若一切皆正常,则可能是发动机的汽缸壁磨损,造成间隙增大而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了。所以我们不能以车龄,而应以发动机实际状况,来作为选择油品等级的依据。发动机磨损间隙不断增大,主要是因为平时负荷过重、保养不好、使用劣质机油、发动机自身状况等所引起。
提高机油黏度,能缓解发动机因为磨损间隙增大而造成的“烧机油”的问题,另一方面,使用黏度较大的机油,能使机油流动性变差,不利于发动机散热、清洗,也不利于节能。
有些客户以前使用相对便宜的机油,现改用优质机油后,可能会抱怨跟以往相比,现在机油消耗变大了。
原因可能是以前使用的油品质量不高,并在发动机内形成烟灰和积炭,换油间隔也可能超过了所有建议的时间,烟灰和积炭有可能在发动机内聚积并阻塞住活塞环,降低了活塞环的弹性。优质机油有溶解(清洁)效果,去除了聚积的烟灰、积炭、漆膜,导致润滑油可能在发动机内燃烧或由排气口排出,如排气管冒蓝烟,则是润滑油进人燃烧室参与燃烧。若发动机状态较好,增加的机油耗量通常在两次换油后下降,聚积的一些烟灰和积炭也将被清除,活塞环将恢复弹性。
氧化是由温度、时间、基础油与抗氧添加剂的性能所决定的。因此氧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机油的颜色不会很快由于氧化而变深,更不会很快变黑。
汽油机在满负荷行驶时是在较高温度下工作,其冷却系统是为满负荷连续运行设计的。如果车辆因某种原因开开停停,这样的发动机处于“过冷”情况运行,即在低于设计温度下工作。
这时汽油特别容易形成部分氧化物,窜入曲轴箱,缩合成不溶于油的液滴,当它回到活塞环区时牢牢地黏附在金属表面,受热转化成半固体或固体漆状沉积物。另外润滑油也会硝化形成沉积物,这一过程由窜气加速形成。所有这些沉积物如能及时被含有清净分散添加剂的润滑油冲洗下来,并能过滤掉,则对发动机的保养是非常有益的。
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机油变黑速度很快,这是由于柴油燃烧产生的大量烟炱、窜入曲轴箱、溶解于机油中形成。一般来说,越高档的柴油机油在同一发动机上使用后,变黑速度越快,颜色越黑。
有些客户以前使用劣质的机油,现改用优质机油后,机油会很快变黑,这是由于原来发动机内部很脏,优质机油的高效清净分散剂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机油在使用过程中变黑是正常的,至于机油变色的速度取决于车辆的状况、行驶条件以及发动机的设计情况、燃油质量、机油质量等。很多人喜欢用手感觉油品的黏度,错误地认为油品拉丝性能好,即油品的黏度高、油品性能好。其实很多劣质油品加入大量劣质增黏剂,让人感觉拉丝性能好,这种油对机器有百害而无一利。
优质的油品清澈透明,同黏度等级的油品,常温下手感黏度小;而劣质的油品,手感较黏稠。
合格的发动机油无异味,如新机油中有焦糊味等刺激性气味,则可能是废油再次调和而成,也有可能是添加剂在高温下分解,特别是在超过120℃后会分解生成硫化物,产生异味。
优质的车辆齿轮油有明显的臭味;挡风玻璃清洁剂有酒精味,但无刺激性化学试剂气味。防冻液、润滑脂无刺激性异味;合成制动液有醇醚气味,无刺激性异味。
所有合格的油品,用透明的玻璃容器盛放,如玻璃杯,玻璃试管等,迎光用肉眼观察,均应为清澈透明的液体,不应出现混浊等现象。
剧烈摇晃液体油品,可出现少量泡沫,但应该较快消失,若长时间不消失,则应检测其泡沫性能。
正常发动机油、车辆齿轮油均应为琥珀黄至暗褐色透明液体;一般的自动传动液、液力传动油为红色;
合成制动液一般为水白色或为琥珀黄色,若为红色则为染色所致;
防冻液中必须加入染料,以便与其他液体区分,故颜色有红、黄、绿、蓝等;
润滑脂的颜色由于添加剂和染料不同,颜色会有褐色、黑色、蓝色、红色等。
优质的合成制动液有明显的烧手、烫手、发热的感觉。而劣质的制动液涂少许于手背皮肤明显发凉,有将手放人冷水或涂上酒精的感觉。
特别提示:任何油品均不可入口。优质防冻液产品为甜味,而劣质产品为苦、涩、咸味。
①油品使用后,若变稀严重,加热后如有明显的汽油或柴油味,则为燃油稀释导致油品变稀。
②机油呈乳浊(泥浆)状,则可能是油品遇水乳化,若无试验条件,可取少许置于香烟锡箔上,用打火机加热,如有炸响声,则为油中有水。
③新机油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至180~200℃,1h,若颜色变深,则该油品质量较差。
④为简单判别优、劣质防冻液,可将铝线、铜线、铁钉等放人防冻液中浸泡,加热至80~90℃,3天后再取出观察金属外观。
①怀疑有燃油稀释的油品,可用报纸醮少许燃烧,如汽、柴油般燃烧迅速并出现旺盛的火焰,即可能混入汽柴油。
②用螺丝刀挑一点润滑脂,用打火机或酒精灯加热,观察其滴落情况,大致判定其抗高温性能。
将滤纸悬空平放,滴一滴油于中心处,平放3h后观察。
①沉积环:未到换油期时是棕褐色,油泥沉积物少,直径较大。该换油时是棕黑色油膏状,色深,直径小。
②扩散环:未到换油期,直径大,呈浅色。该换油时为棕褐色,色深,直径小,与沉积环距离小。
③油环:未到换油期时,直径大,与扩散环距离小。该换油时,直径小,与扩散环距离大。
取少许油样置于冰箱中冷冻,15W-40油品至一18℃、10w-30油品至一24℃等,可粗略判断油品低温性能。
有些油品色泽较好,但表面有一层蓝色或绿色荧光,这大多是采用轻脱油等劣质成分调配而成。
特别说明:以上方法均为简单判断方法,有不科学之处和片面之处,产品质量判定应以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数据为准。
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换挡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发动机怠速过高;换挡时操作不协调;操纵拉索过长:变速弹簧回位螺钉松动,变速杆失灵;曲拐调节螺钉调整不当,使扇形板定位不准;变速凸轮轨道槽磨损,使齿轮的移动受到卡滞等。
但选用的摩托车油黏度过大也是造成换挡困难的原因之一。
假如更换摩托车油后,摩托车在行驶时出现金属敲击声或者车速减慢,其主要原因是发动机涨缸或传动系统零件损伤。可有两种处理方式:
(1)在发动机熄火后转动发动机,若此时发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发动机过热或缺少润滑油,使活塞和汽缸间的间隙消失而涨缸。若冷却10min后发动机即可转动,可卸下火花塞,注入少量的摩托车油,关闭油门,转动发动机,使活塞往复运动,待转动自如后,可装回火花塞。重新启动发动机。
(2)如果把紧离合器把,传动系统不能转动,说明有故障。应检查齿轮是否损坏卡死,链条是否脱落或断链而卡在链壳和链轮之内。
有人认为摩托车起步发冲的现象是由润滑不良造成的。有人将摩托车油放出来。改用其他润滑油,则无此现象,更确信是油的问题。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可分两种情况:
(1)机械故障的原因,如离合器拉线有断拖现象,或者链条、链轮严重磨损。此时更换润滑油或许情况暂有改善,但故障还在,还会不断复发,须停车修理。
(2)选油不当,造成离合器打滑。离合器的润滑要求摩托车油保持一定的摩擦系数,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离合器打滑或磨损。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可燃混合气燃烧时的最高温度可达200℃,高温燃气激发运动件摩擦产生的摩擦热会使活塞、缸体和缸盖等部件温度上升,高温容易造成热变形,使发动机部件机械强度降低,使正常的配合间隙因热膨胀过大而改变。
发动机过热的危害性比较大,如:摩托车动力性下降,油耗增加:发动机混合气不正常燃烧,润滑油变质焦化;运动件之间的油膜被破坏,机件磨损加剧:曲轴连杆大小头轴承咬死,出现活塞环断裂、拉缸和抱缸等故障,缩短发动机的寿命。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油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还承担着散热作用。通过机油泵循环将其自身吸收的热量以及零部件吸收的热量通过润滑油的循环过程将热量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各部件受热均匀。当摩托车曲轴箱机油换油期过长,出现油泥堵塞油道、机油泵损坏、供油量不足、润滑性变差以及润滑油变质或缺少润滑油时,机油传热散热功能减退,会造成发动机润滑状态恶化,摩擦副之间油膜破裂,加剧磨损,造成发动机过热。
为了防止摩托车发动机过热,应注意:保持发动机散热片清洁,冷却系统良好;润滑油适量;按规定乘员、载物;不要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行驶;适时换挡;切忌发动机超载和车辆失速;不要使离合器在半结合状态下工作,以免离合器打滑。
对过热的发动机,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降温的方法是将发动机熄火、停车休息,使发动机冷却。在行驶中应尽量少用制动,不要轰油门,避免发动机转速过高。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时,曲轴箱内机油温度为45~90℃。
因此,使用高档摩托车油,在怠速时温度偏高也是相对而言的,属正常温度范围内。
在摩托车上出现机油温度偏高则与该车型的机械构造有关。
由于具有高速机的特点,发动机在高速行驶时效果好,低速时用油少。因此该摩托车要尽量减少在怠速时行驶。如果发动机温度偏高,建议使用SJ 20W-50、SH:20W-50或单级四冲程摩托车油。
为了保持摩托车发动机温度正常,可采用下列措施:
(1)行驶前对发动机加温,在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时才允许起步行驶,。此时发动机的正常温度是85~90℃。由于大多数摩托车没有显示发动机温度情况的仪表。所以,通常以发动机冷启动后,能在阻风门全开或启动加浓柱塞阀全关的情况下以怠速稳定运转作为温度正常的标志。自动启动加浓柱塞阀,在发动机怠速工作5min左右时,起步行驶。
(2)对发动机加温的方法是,发动机启动后,使其空载运转。不能为了省油,发动机一经启动立刻起步行驶(尤其是气温较低时)或是不断轰油门。其实,这样不但不能省油,反而费油。由于温度低,起步时发动机工作不连续甚至熄火,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更重要的是,此时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尚未被输送到各摩擦部件的表面,易引起磨损。
(3)在行驶中不要使发动机过热。发动机过热会使功率降低,油耗增加,发动机产生自燃、爆震、杂音,严重时使活塞咬缸,造成活塞、连杆、汽缸的损坏。
摩托车发动机油的消耗量是发动机技术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发动机正常的机油消耗主要是通过3方面发生的:
(1)进排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存在间隙,微量的机油必须透过气门油封,以避免气门在气门导管中卡死。
(2)活塞与汽缸壁之间存在间隙,活塞环在上行过程中将汽缸壁上残存的润滑油膜带入燃烧室。
(3)雾状机油微粒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管路进入燃烧室。
而这3方面消耗的机油最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汽缸,经燃烧后排入大气。国家标准规定,机油与燃油的消耗比应小于1%。常见的摩托车烧机油现象有3种:
(1)摩托车启动时,排气管冒蓝烟;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排气管排烟恢复正常。这种情况说明机油是在车辆熄火后进人燃烧室的。较大的可能是气门导管承孔密封不严,造成机油泄漏,进而渗入燃烧室所致。
(2)排气管在正常工作时冒蓝烟,而发动机缸头盖通气孔中并无蓝烟。这种情况说明活塞与缸壁密封良好,可能是气门杆磨损过度或气门杆油封失效,使气门室内的机油被吸入燃烧室所致;也可以是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密封不好或装反,使机油随可燃混和气经进气管进入燃烧室造成的。
(3)排气管冒蓝烟,同时可看到从加油口冒出脉动蓝烟。
说明机油燃烧后的废气进入曲轴箱,并从加油口脉动冒出,可初步判定活塞连杆组密封效果不好。如:活塞与缸壁间隙过大,活塞环弹力小,抱死或对口,活塞环磨损使端隙、边隙过大等,使活塞环产生泵油现象。
强制压力润滑系的常见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机油泵磨损、机油压力过高、机油压力过低或无压力、机油温度过高等。
机油泵齿轮易磨损,除装配调整不当外,主要是因为机油滤清器破损失效,使机油中的金属微粒进入机油泵而加剧磨损,此时须更换机油滤清器。
机油压力过高,其原因主要是机油黏度过大,机油油道堵塞等。如果压力仅在冷车启动后的初期偏高(尤其在冬天),而机油温度升高后其压力便逐渐降至正常,这属于正常现象。若压力始终很高,则可能是油道堵塞,此时应立即停车检查,予以排除。
机油压力过低主要是由于机油泵严重磨损所致,这时应更换新油泵。另外,油底壳内的机油量太少,使油泵露出油面或油道有泄漏外,也会使机油压力过低,甚至无压力。这时,应及时添加机油或排除泄漏故障。
机油温度过高,除发动机长时间大负荷运转或活塞环漏气等因素外,油底壳中的机油量过少也是原因之一。
四冲程摩托车与汽车的发动机结构不同,润滑系统也有差别。如果用汽油机油代替四冲程摩托车油,易出现离合器打滑、抗氧化性变差、抗磨损性变差引起噪音、抗剪切安定性变差等问题。发动机油在进入机油泵之前先通过过滤器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屑、塑料屑等颗粒物滤出,然后进人机油泵。发动机油为发动机曲轴箱的各部件和主轴承提供润滑,具有较高的油压。
此时发动机油中的抗磨添加剂可形成一层保护层,为各工作部件及一体化的齿轮箱提供保护。
发动机油还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发动机高温部位(如活塞和汽缸壁)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油必须被冷却以保证其能够持续使用。
尽管发动机零件都经过了精密的机械加工以降低其磨损程度,但为了进一步降低摩擦和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发动机油必不可少,但是低质量发动机油并不能为你的爱车提供适当的保护。
由于多数摩托车的四冲程发动机转速很高,防止发动机油过热和形成泡沫,对于其所使用的油品是非常重要的。发动机油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并生成碳化物和漆膜,这将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并增加油品消耗。因此,四冲程发动机油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高压、高温或高负荷等恶劣的工况条件下,低质量发动机油会发生裂化和分解,使发动机黏着,加剧磨损程度并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
低质量发动机油缺少必要的清净剂和分散剂,会导致活塞环黏环,引起发动机动力下降和活塞黏着等故障。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加,发动机的“呼吸”受限,其性能发挥的好坏可想而知。又由于摩托车采用湿式离合器,低质量发动机油还可能导致离合器打滑或黏着,对齿轮变速也有负面影响。
JASO T 903四冲程摩托车油规格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1997年12月16日,JASO起草了四冲程摩托车油试验方法和规格。JASO采用SAE 2号摩擦试验机来确定四冲程摩托车油的摩擦性能。
1998年3月28日,JASO正式完成了摩擦试验方法,并定为JASOT1 904—98。同时,JASO正式批准了四冲程摩托车油规格,即JASOT 903—98。
1999年,JASO推出了JASO T903—1999规格,进行进一步完善。
2004年,JASO重新修订了JASO T 903—1999四冲程摩托车油规格。
JASO四冲程摩托车油规格包括发动机评定性能、理化性能及摩擦要求等内容。
JASO四冲程摩托车油分为MA和MB两大类,其中MA适用于高摩擦系数要求的情况,MB适用于低摩擦系数要求的情况,中国四冲程摩托车油为MA类。
发动机油有润滑、密封、散热、清洗四大功能。正确选用发动机油是车辆保养的关键,好的机油可以提高机器性能,节能降耗,延长寿命。摩托车发动机有二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之分,两者结构和工作状态不同,对机油要求也不同,应区别使用,不可互换或混用。有些小包装摩托车专用机油上标2T和4T,即表示二冲程或四冲程机油。
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同汽车发动机结构基本相同,但摩托车发动机工作条件较差,因而用油级别应较高,同时有特殊性能要求。机油的级别是按照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标准划分的,用英文字母代表:S表示汽油机油,A、B、C、D……代表油的级别,越往后级别越高。摩托车至少应用SE级,高档车推荐用SJ级。选油的另一个参数是油的黏度,中原地区夏季一般用40机油,冬季一般用30机油。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使用多级机油,如“光阳125”摩托,选用SG 15W-40机油,四季都可以使用。
质量等级一般依据二冲程机的升功率(或称强化程序)的大小来选择质量等级;
升功率小于50kw/L,排量小于50ml。,可选用FA级油;
升功率为50kw/L,排量50~100ml。,可选用FB级油;
升功率大于73kw/L,排量250ml.左右,则应选用FC级油。
水冷式舷外机按使用条件分别可选用TC-W、TC-WⅡ、TC-WⅢ。
黏度级别:二冲程汽油机油有两个黏度级别,即SAE 20和SAE 30,一般情况下选用SAE 30,如果是分离润滑、寒区使用或超轻负荷二冲程发动机则使用SAE 20。
由于二冲程汽油机油是与燃料混合使用,故应十分注意两者的混合比,即燃料油与润滑油的比例。若比例过大,则润滑不良;比例过小,则可造成燃烧室和排气口积炭增多,火花塞污染,排烟量增大,燃料辛烷值降低等不良后果。
燃油比一般采用(20~30):1,高质量的二冲程机油可达50:1或100:1,提高燃油比可减少燃烧室沉积物,改善排放,同时也可减少润滑油消耗。
不能。因为两种发动机的润滑特点不同,两种机油的配方存在很大差异,若以车用(四冲程)汽油机油(如SE、SF等)代替二冲程汽油机油,则易造成火花塞污染,造成点火短路,排气孔堵塞、环黏结等故障,会影响正常运转及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使用二冲程专用机油。
二冲程机油是与燃料混合后进入发动机的,并且随燃料烧掉,不像四冲程汽油机油那样(如车用汽油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使用。与四冲程汽油机油相比,一些主要性能要求高得多,如高温清净性;另一些性能可以要求低一些;还有些特殊要求,如相容性等。
柴油发动机比同功率汽油发动机节油30%,在欧洲发展很快,中国一汽宝来、捷达部分车型也装有柴油发动机,机油要求满足欧洲ACEA 2002轻负荷柴油机油质量标准。对于柴油轿车用户,一时无法买到专用油时,可选用SJ或SL高档汽油机油代用,但因汽油机油总碱值偏低,换油期应缩短为4000~6000km。
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作为清洁燃料应用逐年增多,燃气发动机润滑方式与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相似,但燃料的改变及发动机结构、工况、材料的变化,使用CNG和LPG为燃料的汽车不宜使用普通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这是如下原因所致:
(1)气体燃烧温度高,会增加NO。的生成;(3)燃烧温度高,增加发动机热负荷,要求机油耐高温和更好氧化安定性;
(4)压缩气体无润滑作用,易导致进气阀、排气阀座磨损,要求机油抗磨性更好。
四冲程摩托车用发动机与轿车用四冲程发动机主要差异见表l-4。
项目 |
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 |
轿车用发动机 |
转速/(r/min) |
7000~12000 |
3000~6000 |
排量 |
几十到几百毫升,多为单缸 |
1L到NL,多缸 |
冷却方式 |
多为空冷,也有水冷 |
水冷 |
离合器 |
与曲轴箱连通润滑 |
与曲轴箱分开 |
机油量 |
1L |
3L以上 |
从表1-4中得知,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与一般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发动机性能上的差别直接反映到对油品的要求不同。摩托车转速高、热负荷大而油底壳小,还要直接润滑离合器片,对油品要求更苛刻,要求使用专用油。
A.节能:汽油机实行电喷后,比功率提高,同时用计算机控制空燃比在14.7左右,使燃烧趋于完全,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B.排放:氧传感器可测定排气中过剩氧的含量,便于三元催化器首行还原反应,把NO。还原为N:+0:,然后再进行氧化反应,把HC、CO氧化为H:O、CO:,改进汽车排放性能。
汽油机采用电喷+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后,明显改变汽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因此,国内外厂家正在迅速用电喷发动机取代化油器发动机。
A.高标号汽油:中国引进的电喷车原设计压缩比高,在国外均使用95号以上无铅汽油。尽管国产化时降低压缩比,为保证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要求、防止爆震,应使用93或95号无铅汽油。
B.无铅汽油:汽油中的铅元素,不仅会造成人体中毒,而且会引起催化转化器失效。
C.清洁汽油:汽油机使用电喷后,燃烧室温度提高,汽油容易在喷嘴、进气阀和燃烧室形成积炭。特别是国内炼油厂加氢能力不足、汽油中催化裂化组分多、烯烃含量过高、更易形成积炭,因此电喷车用汽油必须加人高效清净剂。
美国代汽油清净剂,解决化油器积炭问题。
美国第二代汽油清净剂,解决喷油嘴积炭问题。
美国第三代汽油清净剂,解决进气阀沉积物问题。
美国第四代汽油清净剂,解决燃烧室积炭问题。
国外汽车公司对车用汽油与市面普通无铅汽油相比,要求“六低二高”;硫含量低、苯含量低、芳烃含量低、烯烃含量低、蒸汽压低、馏程T90低;高清净性、高氧含量。
A.要求磷含量低,以延长催化剂寿命、防止氧传感器中毒,防止电喷系统紊乱。
B.要求灰分含量低,防止堵塞催化剂。
C.要求挥发性低,防止电喷系统紊乱。
D.要求高温高剪切性能优异,保证活塞环区和轴瓦油膜厚度和润滑。
机油黏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如100℃)测定的数据,同样是100~C黏度14.55mm。/s的15w-40油,高档油在常温下人们会觉得稀,但低档油给人感觉较黏稠。因为高档油用基础油精制深度高,黏度指数高,黏温性好,黏度随温度变化小。
部分厂家为迎合少数用户常温(手)感觉黏度的方法,在油品中加入劣质增黏剂,使用非标基础油,让人觉得拉丝性能好,这种油极易氧化变质,对机器有百害而无一利。原则上不能混合使用。各厂家配方组成不一样,例如柴油机油,有磺酸盐配方,有水杨酸盐配方,二者混用有沉淀物生成。更换机油前应严格清洗润滑系统。
如两种油短期混合难以避免,则使用前应做混兑试验,通常按照1:1比例混合均匀,室温(不低于20℃)下静置24h观察是否分层或沉淀,相容后方可使用,但使用中仍必须注意观察使用情况。
汽油机油质量等级的选择依据,主要考虑发动机的压缩比,曲轴箱是否装有正压排气装置,是否有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废气催化转化器等。
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选择依据,主要依据柴油机的工况苛刻程度(一般用强化系数K、增压比、顶环槽温度表示),排放等级,以及是否带废气再循环装置等。
汽油车与柴油车运行工况不尽相同,汽油机油与柴油机油配方也存在很大差异,汽油机油强调分散低温油泥,而柴油机油侧重于高温清净性和烟炱分散性,针对性很强。若汽油车使用柴油机油或柴油车使用汽油机油将很快造成磨损,甚至故障。
汽、柴油机通用油是一种既可用于汽油机也可用于柴油机的内燃机油,通常简称作通用油,比如:SG/CF-4 15w-40。
单级油一般指单个季节用油,无低温黏度指标要求,市场上主要牌号多为SAE 30、SAE 40、SAE 50三种。多级油系四季通用油,对低温性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可在一定地区四季通用,不必因季节变化而更换、主要黏度级别为10W-30、15w-40、10W-40、20W-50等。多级油除四季使用方便外,还具有良好的冷启动性,在较低气温下可保证发动机顺利启动;具有节能作用,与使用单级油相比,一般可节省1.0%~3.0%的燃料消耗。
表1-3机油黏度与适用环境温度的关系
黏度等级 |
运动黏度(100℃)/(mm²/s) |
环境温度/℃ |
0W 5W 10W 15W 20W 25W 20 30 40 |
≮3.8 ≮3.8 ≮4.1 ≮5.6 ≮5.6 ≮9.3 5.6~<9.3 9.3~<12.5 12.5~<16.3 |
-40~-10 -35~-10 -30~+5 -18~+10 -12~+15 -10~+20 -15~+25 -10~+30 0~+40 |
50 60 0W-30 5W-30 10W-30 10W-40 15W-30 15W-40 20W-40 20W-50 25W-50 |
16.3~<21.9 21.9~<26.1 9.3~<12.5 9.3~<12.5 9.3~<12.5 12.5~<16.3 9.3~<12.5 12.5~<16.3 12.5~<16.3 16.3~<21.9 16.3~<21.9 |
+10~+40 +15~+45 -40~+25 -35~+30 -30~+30 -30~+40 -18~+30 -18~+40 -12~+40 -12~+50 -10~+50 |
中国柴油机油等效采用美国API的质量等级分类方法,以C开头,后面跟上字母A、B、C、D等,柴油机油随着发动机的设计、燃料中硫含量的要求、节能、排放等变化而发展。顺序越往后,质量等级越高,见图1-2。目前中国存在CC-CJ-4高、中、低、档油“九代同堂”的共存局面。
表1-2 API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等级分类
API等级 |
用油说明 |
CA |
轻负荷柴油机(1940年代-1959) |
CB |
中负荷柴油机(1949-1960) |
CC |
中负荷柴油机(1961-1990) |
CD |
部分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 |
CE |
高速四冲程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取代CC/CD |
CF |
越野/间接喷射/燃油硫含量高于0.5% |
CF-4 |
高速四冲程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取代CD/CE |
CG-4 |
高速四冲程,低硫含量燃油,1994排放标准 |
CH-4 |
高速四冲程,1998排放标准,燃油硫含量达0.5% |
CI-4 |
适用于高速四冲程,2004排放标准,EGR,燃油硫含量达0.5% |
CJ-4 |
为了满足欧IV排放法规对柴油机的要求,于2006年10月15日起进行认证。CJ-4规格首次提出了对柴油机的硫、磷及硫酸盐灰分含量的限制指标,这样将限制含硫的API I类基础油的使用,而API II、III类基础油的应用将更广泛。无论是对清净剂还是抗氧抗腐剂、抗磨剂、分散剂及黏度指数改进剂,CJ-4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SAE发动机油年度分类(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SAE粘度级别 |
低温动力粘度cP@℃,max |
低温泵送粘度cP@℃,max |
运动级别@100℃ |
高剪切粘度(cP)@150℃106S-1min |
|
cSt,min |
cSt,min |
||||
0W |
6,200@-35 |
60,000@-40 |
3.8 |
- |
- |
5W |
6,600@-30 |
60,000@-35 |
3.8 |
- |
- |
10W |
7,000@-25 |
60,000@-30 |
4.1 |
- |
- |
15W |
7,000@-20 |
60,000@-25 |
5.6 |
- |
- |
20W |
9,500@-15 |
60,000@-20 |
5.6 |
- |
- |
25W |
13,000@-10 |
60,000@-15 |
9.3 |
- |
- |
20 |
- |
- |
5.6 |
9.3 |
2.6 |
30 |
- |
- |
9.3 |
12.5 |
2.9 |
40 |
- |
- |
12.5 |
16.3 |
2.9* |
40 |
- |
- |
12.5 |
16.3 |
3.7** |
50 |
- |
- |
16.3 |
21.9 |
3.7 |
60 |
- |
- |
21.9 |
26.1 |
3.7 |
*0W-40,5W-40,10W-40
**15W-40,20W-40,25W-40,40
SAE车用齿轮油粘度分类
SAE粘度级别 |
150,00厘泊时的最高温度(℃) |
100℃时的粘度(厘斯) |
|
最低值 |
最高值 |
||
70W |
-55 |
4.1 |
- |
75W |
-40 |
4.1 |
- |
80W |
-26 |
7.0 |
- |
85W |
-12 |
11.0 |
- |
90 |
- |
13.5 |
<24.0 |
140 |
- |
24.0 |
<41.0 |
250 |
- |
41.0 |
- |
NLGL润滑脂分类(NLGL)美国润滑脂学会
NLGL级数 |
工作针入度25℃,0.1mm |
000 |
445-475 |
00 |
400-430 |
0 |
355-385 |
1 |
310-340 |
2 |
265-295 |
3 |
220-250 |
4 |
175-205 |
5 |
130-160 |
6 |
85-115 |
ISO润滑油粘度分类
ISO粘度级别 |
粘度中间值mm2/s40℃ |
运动粘度界限mm2/s40℃ |
|
最低值 |
最高值 |
||
ISO VG 2 |
2.2 |
1.98 |
2.42 |
ISO VG 3 |
3.2 |
2.88 |
3.52 |
ISO VG 5 |
4.6 |
4.14 |
5.06 |
ISO VG 7 |
6.8 |
6.12 |
7.48 |
ISO VG 10 |
10 |
9.00 |
11.0 |
ISO VG 15 |
15 |
13.5 |
16.5 |
ISO VG 22 |
22 |
19.8 |
24.2 |
ISO VG 32 |
32 |
28.8 |
35.2 |
ISO VG 46 |
46 |
41.4 |
50.6 |
ISO VG 68 |
68 |
61.2 |
74.8 |
ISO VG 100 |
100 |
90.0 |
110 |
ISO VG 150 |
150 |
135 |
165 |
ISO VG 220 |
220 |
198 |
242 |
ISO VG 320 |
320 |
288 |
352 |
ISO VG 460 |
460 |
414 |
506 |
ISO VG 680 |
680 |
612 |
748 |
ISO VG 1000 |
1000 |
900 |
1100 |
ISO VG 1500 |
1500 |
1350 |
1650 |
AGMA润滑油粘度范围(AGMA)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
AGMA润滑油等级抗氧防锈抗极压齿轮油 |
ISO粘度级别 |
粘度范围(赛氏通用秒)SUS@37.8℃ |
国际标准粘度范围(厘斯)cSt@37.8℃ |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最大值 |
|||
1 |
- |
46 |
193 |
235 |
41.4 |
50.6 |
2 |
2极压 |
68 |
284 |
347 |
61.2 |
74.8 |
3 |
3极压 |
100 |
417 |
510 |
90 |
110 |
4 |
4极压 |
150 |
626 |
765 |
135 |
165 |
5 |
5极压 |
220 |
918 |
1122 |
198 |
242 |
6 |
6极压 |
320 |
1335 |
1623 |
288 |
352 |
7复合 |
7极压 |
460 |
1919 |
2346 |
414 |
506 |
8复合 |
8极压 |
680 |
2837 |
3467 |
612 |
748 |
8A复合 |
- |
1000 |
4171 |
5090 |
900 |
1100 |
粘度分类比较
表1-1 API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等级分类
API级别 |
用油说明 |
SA |
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不可用于1930年以后生产的车辆发动机 |
SB |
相比SA增加了抗氧化和抗磨损能力,不可用于1963年以后生产的车辆发动机 |
SC |
相比SD增加了抗高低温沉积物、抗磨、防锈、抗腐蚀性能,不可用于1967年以后生产的车辆发动机 |
SD |
比SC具有更好的发动机保护功能,不可用于1971年以后生产的车辆发动机 |
SE |
比SD具有更好的发动机保护功能,不可用于1979年以后生产的车辆发动机 |
SF |
具有比SE更好的抗磨损抗养化性能,满足1988年以前的车型对车辆保修期的要求 |
SG |
具有比SF更好的发动机沉淀物控制能力,抗氧化和抗磨损能力更强,满足1993年以前的车型对车辆保修期的要求 |
SH |
具有比SG更好的抗氧化、抗磨损、防锈、防腐蚀和控制油泥的性能,满足1996年以前的车型对车辆保修期的要求 |
SJ |
具有更低的挥发性,低磷,保护车辆上的三元催化器,满足2001年以前的车型对车辆保修期的要求 |
SL |
2001年7月发布,比SJ氧化稳定性更强,高温沉积物更少,机油消耗更低,且具有节省燃油的优势 |
SM |
2004年11月发布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和沉积物控制能力,更佳的抗磨损保护功能和更好的低温流动性 |
SN |
2010年10月发布,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沉积、油泥控制以及密封材料相容性。此外API SN资源节约型提升了燃油经济性和车辆排放系统保护性。 |
汽油机油随着汽油发动机的设计、应用工况、环保节能要求的变化而发展,与发动机的生产年代相关。中国汽油机油等效采用美国API的质量等级分类方法,以S开头,后面跟字母A、B、C、D等,顺序越往后,质量等级越高,使用性能越好,见图1-1。
汽油机油规格的升级换代的源动力来自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越来越严、燃料经济性、发动机本身的技术进步、延长换油周期。但目前中国存在SE-SM高、中、低档油共存局面。